今年上半年,全市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各项收入182.40亿元,同比增长10.2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6.96亿元,同比增长9.98%。税收总量稳居全省地税系统首位,略超石家庄(151.36亿元)和唐山(127.41亿元)。在全省地税收入减收(-16.21亿元)的情况下,我市增收14.25亿元,增量保持全省首位,拉动全省地税税收收入增长1.6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1.81%)11.79个百分点;税收进度完成省局计划224亿元的70.07%,高于全省进度(58.32%)11.7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市地税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依法治税”的主线,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集全局之力深入开展挖潜增收、规范执法、征管提升、优化服务、团队建设、正风肃纪等专项行动,组织收入工作再创历史新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足活力。 树立法治思维,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市地税系统围绕依法治税工作主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税收工作,通过聘请专职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成立法律知识普及宣传队、建立领导干部季度学法制度、举办税法知识竞赛等方式,全方位普及税收及相关法律常识,构建法律知识普及大格局,使税收工作有法可依。 搭建税收政策咨询平台,对需明确的税收政策问题深入分析,统一执行口径,定期发布《若干政策执行口径问题的解释》,有效提高了政策执行的精准度,降低基层执法风险。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理清权力清单42项,制定责任清单33项,接受群众监督,完善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执法风险信息检索、重大税收执法风险责任倒查、督审问题落实整改跟踪问效“三项机制”的建立,能够准确锁定执法风险点,通过对执法风险分级排序、建账分类,全程督办;对稽查大要案、外部审计监督等重大税收执法风险事项,启动责任倒查程序,逐级核实原因,落实执法责任,全系统执法过错数量下降82%。 遵循两个导向,实现组织收入平稳增长。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理念,市地税局拿出动真碰硬、敢于担当的精神,通过调查研究,将目前税收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六项集中行动”的方式,细化为25大项、112小项具体措施,整合为52个绩效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借助网上平台督办、跟踪督办、调研督办、考核督办四种方式,加大对税收工作的督导力度,有力地保障地方税收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通过制定《税收分析办法》,与财政、国税和统计等部门实现数据交换,建立税收分析模型,运用专业方法提高了税收分析效率,提高了税收分析的科学性,增强了组织收入主动性和准确度。应用宏观经济数据,以税收视角审视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加强对行业发展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定期开展宏观税负分析、税收弹性分析和税源结构分析,力求税收增长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将“一县一税种,一局一突破”作为年度创新项目,查找管理难点,实现精准增收。针对全市房地产和建筑行业营业税特点,归纳出20个检查要点,指导基层开展税款清理,全市共清理营业税7.8亿元;强化税收政策解读,指导基层全流程控管房地产项目,对全市符合条件的166个项目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上半年全市共入库土地增值税26.50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16.88%,拉动全市税收增长4.99个百分点,同比增幅达36.73%。 对“营改增”行业,从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方面入手,开展拉网式清查,确保税收“颗粒归仓”。开展重点行业发票专项检查,查处违法发票170份,入库税款749万元;对重点税源、建安、房地产、住宿等行业实施风险监控,市、县两级监控风险纳税人357户,评估税款3.6亿元;组织营业税纳税人开展税款清理自查,全市1366户营业税纳税人自查补缴税款7.24亿元。 争取到国土部门支持,开展涉地税收一体化管理,核查宗地347块,补缴城镇土地使用税6258万元;加强与房管部门的配合,做好存量房管理,全市累计评估增加税款402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