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及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关要求,为有效控制我市夏季臭氧污染,结合当前治污形势,7月24日,我市启动2015年夏季臭氧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针对近期我市臭氧浓度明显升高,臭氧成为我市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大幅增加,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问题,7月12日,市环保局和海创智库PM2.5防治专家小组,共同邀请环保部、北京环境科学院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召开VOCs污染治理专项研讨会,为我市臭氧防治把脉开方,并提出了源头防治、过程防治、末端治理举措。
有关专家指出,氮氧化物和VOCs是臭氧污染形成的前体物,从现有调查情况分析,汽车、柴油车特别是重型柴油卡车及油烟排放;家具、汽修、电子产品及外墙喷涂和涂料生产过程;包装印刷生产过程,是廊坊市氮氧化物和VOCs污染产生的重点来源。
据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市决定于7月中旬至10月中旬臭氧产生的高峰期,在全市范围内主要针对涂料生产、表面喷涂、包装印刷、光电产品和电子元器件制造、有机化工与制药、油品储运销、餐饮等行业和机动车(特别是重型柴油卡车)、燃煤排放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污染源排放企业,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污染防治行动,通过强化企业VOCs排放的过程控制、科学安排室外喷涂作业、有效控制重卡入城,及化解交通拥堵、严厉处罚油气回收装置非正常运行行为、保障餐饮油烟达标排放、落实燃煤设施提标改造和劣质煤禁烧、严禁垃圾、生物质露天焚烧、禁止汽修行业露天喷漆作业、强化专家引路、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等十项具体措施,逐步降低臭氧污染前体物排放总量,从而有效地减少大气臭氧浓度。
冯韶慧强调,要高度重视主城区防汛工作,重点做好城市铁路桥涵、排水沟渠、燃气热力设施、地下排水管网、泵站等重要区域、重点部位的防汛隐患整治工作,提高防范能力;加强日常巡查,抓好汛期市政公用设施管理,保持城市公共服务安全稳定;把地势低洼居民小区和老旧小区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和隐患整治,确保万无一失。要做好上游水情的监控和监测,加强和北京及周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联系,加强沟通和预警,开展常态化汛情交流,确保及时掌握防汛信息。要做好险工险段闸涵桥梁等重要节点的防守,北运河、青龙湾减河是防汛非常重要的方面,永定河流域、大清河流域也要高度关注,派专人值守,保证在关键时刻反应迅速、抢险及时,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冯韶慧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分析研判。加强对气象情况、雨情、汛情的分析研判,建立经常性的会商机制,多听取专家的意见;要加强和北京、省防汛指挥部,省气象局、水利厅的沟通协调,力争对未来的雨情汛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为整个防汛抢险抗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沟通。防汛工作是全局性的工作,气象、水利、建设等相关部门要协调起来,经常沟通研究,形成合力,努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