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任务加重、金融风险加剧的严峻形势,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立足廊坊市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努力在服务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和社会民生方面实现新突破,为我市“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至6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4515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较年初增加581亿元,增长14.8%,存款增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3位、第1位;各项贷款余额2976亿元,位居全省第3位,较年初增加357亿元,增长13.6%,贷款增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2位、第1位。同期,全市余额存贷比65.9%,居全省第3位。
融资服务主体快速增加,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在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带动下,各类融资服务机构在我市布局设点速度加快,机构数量不断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有市级银行业机构14家,村镇银行9家,证券机构14家,保险公司32家,企业财务公司1家;小贷公司5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52家,典当企业22家,创业投资机构5家,期货公司2家,融资租赁公司1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辅助,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创投公司、基金公司等为补充的机构多样、功能齐全、梯次发展的融资服务体系。
金融服务措施不断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初具规模,中小企业、农户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第二代支付系统成功上线,金融IC卡加快应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稳步推进,支付渠道进一步畅通。努力改进金融服务窗口服务,推行文明用语和微笑服务,加快自助服务设施布放,切实改善人民币流通环境,小面额票币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污旧人民币回笼、反假货币工作深入推进,辖区“国家名片”整洁度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