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许卫兵 李斌 如今在唐山上一个项目,一枚公章居然能顶以前的14枚公章! 近日,捧着刚刚拿到手的工程规划许可证,唐山勒泰城项目总经理张忠诚兴奋不已。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平均每天投资近千万元的市重点项目终于可以拿到银行贷款了。 翻开这张套着红色封皮的许可证,记者发现,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上面只盖了一枚唐山市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审批的公章。张忠诚告诉记者,如果放在以前,要拿到这个许可证,必须凑齐住建、规划等14个部门的公章,他将不得不花上至少半年的时间,费尽周折跑到这些“衙门”去盖章。而这次,他只等了不到一个月。 14枚公章合而为一,这是一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解除束缚项目落地的羁绊,2014年,唐山在全省率先把改革的利斧砍向了制约项目落地的行政审批。 一场公章“争夺战”就此打响。 “我们想砍掉不必要的项目审批,让项目审批像流水线上作业一样简单。”唐山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晓彤说,这也就是说,有些部门“盖章”的权力将被大幅削减,自然引起了一些部门的强烈反对。 反对的理由林林总总。有的部门公开提出:取消这项行政审批事项,出了问题谁负责?有的部门担心:盖章的权力削弱了,工作上主动作为的空间是不是也缩小了?有的部门甚至暗地里算起了小账:不让盖章了,谁还拿这个部门当回事? 一方要削减,一方要保留,改革的阻力不小,但步子却不得不迈。因为对全国原材料工业基地唐山而言,这将是一次“一子落攸关满盘活”的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