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金杖子村曾是“一穷二散三乱”的后进村。1999年村党组织换届时,没有一人敢接这个“烂摊子”。当时我37岁,靠在外打拼攒下了近百万元的家产,但我总觉得自家富了,乡亲们还在过苦日子,心里不是滋味,便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选举,并成功当选,挑起了带领大家致富的重担。 刚上任时,召开大会没人来、调解纠纷没人服、走访群众没人理,还因集体欠债被起诉,隔三岔五被传唤。我顶住压力迎难而上,通过偿还债务、清查账目等艰难繁杂的工作,终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打开了工作局面,村里各项工作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要让老百姓富起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发展集体经济。2003年,依托本地铁矿资源,我成功引进一名唐山客商,并与其合资建立了金茂矿业公司。2007年,唐山客商转产,想将股份全部转让给我。面对“独享”企业、很快能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我经过慎重思考,选择了将“股权”让给村民,使全村60%以上的农户成了“股东”,每户年分红3万元至10万元不等。 一村富不算富。为发挥金杖子村的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县里整合郭杖子乡金杖子、王家沟等六个村,成立了桲椤树社区,我全票当选为社区党委书记,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村民都盼着把矿业公司做大之际,我提出了发展林果、食用菌等绿色产业,向“绿色”要钱的发展理念,建起了工厂化的杏鲍菇生产基地和千余亩的富硒“三优”苹果基地;2012年,投资2.8亿元的尾矿砂制砖厂正式投产。如今,依托铁选、线束制造和现代农业三个主导产业,2100多名村民放下“锄头”变成了产业工人,年创产值5亿多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8000多元。 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多为群众着想办事,才会赢得真心支持。社区的各个自然村分散在沟沟岔岔里,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规划建设了一个占地800亩、能容纳全社区人口的中心村。目前,已完成三期新民居建设工程,入住563户,搬迁偏远自然村6个。在富“口袋”的同时不忘富“脑袋”,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起了文体中心、图书馆、村史馆,开展了“书香门第”“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平泉县金杖子村党总支书记 金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