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24日,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不断优化救助程序,积极推进临时救助精准化与“个性化”深度融合。2021年以来,全省临时救助28.5万人次,发放补助资金5.3亿元,人均救助水平达1860元。
为简化整合申请要素,我省下发《临时救助服务流程指南》,进一步减材料、减时间,临时救助对象提交的佐证资料减少50%,支出型对象申请到享受救助的时间约缩短31.5%,有效提升了困难群众申请政府救助的便捷性、时效性。
同时,对急难申请对象和已开展过核查的低保、特困、孤儿等对象不再重复核对,对新申请对象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核实家庭收入、财产等情况,确保精准认定、精准救助。在原先只发放救助金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着力拓展救助方式,适度对受疫情影响的家庭发放米、面、油、口罩和消毒液等物资,对遭遇重大变故的对象提供心理抚慰、家庭保洁等服务,不断满足申请对象多样化、个性化生活需求。
实施先行救助机制。突出救助时效,根据申请对象急难情形,简化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等环节,直接予以救助,并在事后登记救助对象、救助事由、救助金额等信息,补齐经办人员签字、盖章手续。打破户籍申请限制,坚持就近、就便工作原则,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指导基层在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做好遇困对象救助保障。
此外,我省还建立急难事项24小时答复机制,确保“凡困必帮、受助及时”。对家庭基础条件差且暂时无力缓解一时之困的对象,在扎实做好入户调查的基础上,第一时间根据对象需求通过先期垫付临时救助金形式干预,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灵活便捷、兜底救急的效能。对于家庭成员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严重困难的个案,充分考虑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对个人实际支出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研究解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