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抗击疫情他们都有一颗滚烫的心

2022-04-08 07:23:36 来源:西宁晚报

疫情笼罩之下,我们身处的这座城市并未沉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医生、护士、警察、党员干部或者志愿者,他们是丈夫、妻子、父母亦或是子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岗位战“疫情”,夜以继日守“疫线”,用一颗颗滚烫的心去勇敢、去奉献、去希望……

一切为了抗疫!他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只要齐心协力,人世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比肩逆行最美抗疫夫妻档

地点:广济路卡点

时间:4月7日17时

人物:慈幼社区志愿者 马茜 马英俊

“两个码都要扫,昨天的码不行啊,必须每天都要扫,麻烦配合一下。”广济路卡点,马茜夫妇耐心地向每个人解释道。马茜是社区网格员,奋战在社区防控的第一线,在她的带动下,丈夫马英俊主动参与到了社区防疫志愿者的队伍中。

每天从早到晚,夫妻俩积极发挥在辖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针对辖区现住人口人员外出情况进行调查,摸清底数,做到精准防控。每天在广济路值守点值守的十几个小时,夫妻俩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一遍遍地叮嘱大家有外地返宁人员一定要报备;一次次重复劝说没有必要外出的人回家;进出要扫码;外出人员戴好口罩……耐心劝导、安抚居民。值班、入户摸排返宁人员、出入登记、体温测量、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及相关知识,为隔离病毒筑起一道道无形的“防疫墙”。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俩比肩逆风而行,在抗疫的战场上,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马茜表示,“能够为人民服务,身体虽累,但感到安心。”

管控区里忙碌的“跑腿人”

地点:管控小区

时间:4月6日12时

人物:共和路社区党委书记 赵秀花

4月4日,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通告(第39号)发布,南国花园小区、地税小区、外运小区被列入管控区范围,三个小区同属于大众街道共和路社区管理。采访时,共和路社区党委书记赵秀花声音早已嘶哑,她使劲提高音量让别人能听清,协调物资、车辆、人员等都是她的工作。疫情发生后,社区9名工作人员全部被安排在了三个管控小区,每天他们7时上班,21时下班,因为不能回家他们就住在了社区的办公室。“每天市政工作人员完成楼院消杀工作后,我们就开始搭凉亭、有序组织居民做核酸,采样结束后进行离场收拾,差不多就到了12时,随后是有序分配物资,还要给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送物资、送饭。”赵秀花说。管控后的短短4天里,居民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中间有太多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有住户做透析时他们尽力协调,没有丝毫耽误;有住户母亲去世不能前往吊唁时,他们贴心安慰、陪护;每天来来回回忙个不停,成了管控区里的“跑腿人”。

24小时倾情守候值守者们的安全

地点:“云上视频”信息中心

时间:4月7日12时

人物:城东纪委监委视频监督检查组 花荣

“请各位值守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认真履职,牢记纪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注意自身安全。”在这段时间里,作为检查组的成员,花荣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而她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盯着屏幕,记录、收集信息、汇总信息、及时反馈、与各个隔离点建立最紧密的联系。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放过任何细节,避免出现纰漏,让我们的工作人员陷入危险。”

4月3日,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西宁新增5例新冠肺炎确诊阳性病例,这个消息不仅打破了城市的宁静,也打乱了所有人的假期安排,得到消息的花荣来不及多想,第一时间赶赴单位。原来城东区纪委监委启动了“大数据”监督模式,当天就迅速成立一个“云上视频”监督检查组,负责24小时不间断对全区各隔离场所、封控区、管控区、各小区的联点值班值守工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及时化解风险点。

“我们采取两班倒的机制,白天由专班组的成员全程监督,夜间由专班组的组长与一名成员进行监督,如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至所在街道主要负责人”。花荣介绍说。

早一分送达就少一分风险

地点:锦峰·滨河苑

时间:4月6日19时

人物:核酸样本转运人员 伊正春

“你好,我们这边有核酸样本需要急送。”连日来,韵家口镇卫生院的伊正春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核酸采样点和实验室中间转运核酸样本。

“我今年42岁了,虽然体力不及20多岁的年轻人,但精神上绝不输给他们,这次抗击疫情,虽然辛苦,但让我‘找回’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伊正春笑着说道,每天不断有样本要转运,车刚刚停稳,便手提要转运的“小蓝箱”从车上跑下来,气喘吁吁地爬上台阶、爬上楼梯。4月6日19时10分,转运样本的伊正春正在锦峰·滨河苑收集样本,身穿防护服,接过装有样本的蓝色箱子,像抱着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小心翼翼地放到车里,然后全程“守护”着这些小蓝箱,直至安全送达实验室。“这已经是第三轮检测了,有了前两轮的经验,我已经找到最捷径最快的路线送样本,确保样本及时无误送到。早一分送达检测,就少一分传播风险,我们要跑得比病毒更快”。谈话间,伊正春急忙又跳上了车准备离去。

封控区里有个测核酸的“LV”包

地点:金松·盛世天成小区

时间:4月6日16时

人物:核酸检测工作人员 赵妙红

4月6日16时,西宁市回族医院的赵妙红正在封控区金松·盛世天成小区做着第三轮的上门测核酸工作,一身白色防护服下,最显眼的是身上的一个黄色塑料袋。

提起这个黄色塑料袋,赵妙红和同事们戏称它为“爱马仕”“LV”包。“经历过前几次疫情,发现要入户测核酸需要带很多东西,根据经验,我们就用透明胶带在身上固定一个黄色塑料袋,一个人的袋子里装污染的咽拭子管子外皮,另一个人的则装干净的物品。”赵妙红笑着说。除了这个醒目的“LV”包,赵妙红一天的工作更引人注目。凌晨5时,赵妙红简单洗漱后,6时到达指定地点领取工作所需的物资,7时30分准点上门测核酸。“你们好,测核酸了,请戴好口罩……”赵妙红和搭档认真核对着居民的信息,与居民充分沟通后,进行身体健康状况询问、扫码信息登记、开始核酸采样。这样的重复工作每天持续到16时,在此期间,作为封控区核酸检测人员,中途是不能吃饭喝水的。此外,工作结束后,如果其他地点需要人手,赵妙红还要时刻准备支援。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核酸检测服务仍在一户一户地进行。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坚信,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住户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这场抗疫的胜利指日可待。

当好抗疫一线的“清道夫”

地点:封控、管控区

时间:4月6日

人物:党员志愿者 孟鹏

“消杀工作,我可有经验呢!”身穿防护服,戴着面屏、口罩,脚踩雨靴,身上背着20公斤左右消杀用具的孟鹏面对采访自信满满,丝毫看不出来他已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自4月3日西宁市疫情发生以来,孟鹏的主要工作是深入到确诊病例曾经到达过的场所,开展全面的消毒和消杀工作,以确保该场所消杀后能够绝对安全,重新向大众开放使用,不给疫情留下后患。他说,流调、排查溯源工作是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那我们的消杀工作就相当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清道夫”。自4月3日起,他就往返于各个封控小区、管控小区、封控点等,对这些点位进行彻底消毒消杀。偌大的商超不能放过一个角落,34层的高楼要背负沉重的消杀用具一层一层进行消杀。由于肩膀背着重重的消杀桶磨出了血印子,但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参与到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当中,我自己觉得很光荣,特别是在一些消毒消杀的过程当中,市民报以掌声或者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支持,都让我打心底里感受到市民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还给市民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