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陈郁报道)截至4月19日,西宁市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累计报告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达到83名。
再次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掀起层层涟漪,让疫情防控形势骤然变得严峻了起来。
4月13日,西宁市城东区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工作全面启动。4月15日至17日,西宁市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实行静态管理,开展扩面核酸检测。4月18日0时起,西宁市主城区继续实施为期5天的“静态管理”。
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瞬间没有了以往的喧闹。
蓝色的帐篷、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两米间线距,刻画成西宁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的场景。
间隔两米、扫码、排队限流进入……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的王府井百货生活超市,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我们根据每天的销售量进货,每天要进3吨左右的各类蔬菜,包括西红柿、黄瓜、青椒等,附近小区居民的生活用品需求完全可以得到保障。”西宁王府井百货生活超市总经理周继东介绍,连日来,超市日接待达到近3000人次,为控制人流量,超市内的顾客出一个、进一个,保证室内人数不超过50人。
在商品供应充足的前提下,价格成为了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的销售价格严格实行政府批零差价,都在显眼的位置进行公示。”蔬菜售卖区内,彭玉龙指着公示牌说道。上面清晰地写着每样蔬菜的批零售价,白萝卜:零售2元每500克、批发1.4元每500克;西红柿:零售6.7元每500克,批发:4.8元每500克……
为全力做好静态管理期间市民基本生活物资保障工作,西宁市在严格落实静态管理措施的同时,主城区重点商超、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零售药店等生活物资保障场所正常开放,全力满足广大市民日常所需。目前,西宁地区粮食储备34.3万吨,在应急状态下可满足全市人口204天的消费量。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蔬菜、水果、鸡蛋日均库存量2475吨,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从14日起,各大型超市及农贸市场粮油、肉类、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库存充裕、供应正常、购物有序、价格平稳。
疫情之下,为了阻断感染,很多部门行业纷纷“停下脚步”。作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着非常态化下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14日晚,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她2岁的女儿小曦(化名)腹泻两天,14日下午开始病情加重,孩子已经出现脱水症状,精神萎靡,希望得到救治。
秉持着“疫情之下、生命至上”的原则,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根据医务科最新修订的《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关于继续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患者就诊及住院的规定》要求,按急诊入院流程对小曦进行了收治。
当晚22时45分,小曦被收治在儿科过渡病房,患儿已经出现精神萎靡、没有小便、哭时没有眼泪等重度脱水症状。医务人员一边等待患儿及家属的核酸结果,一边为患儿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小曦被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
经过儿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小曦成功得到救治,核酸报告出来呈阴性后,小曦被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闻令而动,根据省市疫情防控需要,迅速调动全院力量,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先后抽调两批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占全院医务人员的近五分之一。剩余人员吃住在医院,全员24小时待命。
各科室落实责任,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正常开展各项诊疗服务,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分时检查,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医院聚集性感染的风险,使来院患者能够安心就医。
“目前,在院住院患者800余人,医院通过暂停职工休假、内部协调配置资源、合理安排科室工作等方式,保障常规诊疗工作和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开展。发动全院党员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各司其职、同心协作、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韩常安告诉记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