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马牙古拜准备喂羊。王臻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记者跟随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驻村工作队来到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乙沙二村。上午八时,沉寂了一整晚的村子已经从晨光中苏醒过来,刚刚喂完羊的村民马牙古拜看见工作队的队员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还端出了热气腾腾的包子,大家坐下聊起了家常。
“哎呀,我们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前两天刚卖了10只羊,挣了2万多元,圈里还有20多只呢。我岁数大了,体力活干不动了,在家养羊就把钱挣了,感谢政府和驻村单位的帮扶,让我靠养羊脱贫致富了。”马牙古拜听着驻村工作队员询问满脸喜气地说。
“我们通过扶持贫困村民发展家庭小牧场带动贫困户增收。”驻村工作队队员告诉记者,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乙沙二村的定点帮扶单位。2016年以来,青海国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160万元,按照家庭养殖“2010”标准,为贫困户盖羊圈、购买羊。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贫困家庭牛羊存栏数量不断增加,每年户均养殖收入近1万元。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46人全部实现脱贫。
家庭养殖不仅为村里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增收渠道,也让年轻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90后韩乙四哈克从小和母亲生活,以前他和母亲在村里打零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2016年,他家盖起了羊圈又买了10只羊,当年卖了6只羊就挣了7000多元。他开始跃跃欲试准备扩大养殖规模,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给他出谋划策,在家里院子选好了位置,用彩钢搭起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羊圈,用产业扶持资金加上村里互助协会给他的借款,搞起了家庭牛羊育肥。“羊圈里最多的时候养了160多只羊,每年纯收入达到了60000多元。”韩乙四哈克说道。
我们走进他家院子,韩乙四哈克的母亲就让进屋里,韩乙四哈克从羊圈跑了过来,小伙子比较腼腆不善言辞,黝黑的脸上洋溢着钱袋子鼓起来的喜悦。这时门口传来嘀嘀两声喇叭,屠宰场老板来买羊了,韩乙四哈克赶紧跑出去打开了大门……
通过发展家庭小牧场,全村牛羊饲养规模高峰期达到了1000只(头),周边屠宰场老板都纷纷慕名上门收购。家庭养殖成本较低,劳动强度较轻,市场风险较小,村民发“羊财”奔“钱途”,尝到了甜头干劲更足了。现在,村民提起“扶贫羊”都喜气洋洋的合不拢嘴。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驻村工作队带领全体村民,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