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科威尔IPO 定于8月27日进行首发网上路演

2020-08-27 16:53:39 来源:企业观察网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威尔”)定于8月27日进行首发网上路演,不日将在二级市场上挂牌上市。

成立于2011年的科威尔是一家专注于测试电源行业的综合设备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测试电源和基于测试电源的测试系统解决方案。

其成立之初便瞅准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大功率测试电源的旺盛需求时机,明智地选择从大功率测试电源入手,短短8年时间便已成为营收过亿的业内赢家。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业收人0.99亿、1.40亿和1.69亿元,2019年其主要产品大功率测试电源和测试系统营收占比达93.3%,是公司的两大核心产品。

科威尔在业务发展迅猛的同时,留下应收账款高企的严重后遗症。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0.41亿元、0.75亿元和0.94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1.50%、53.67%和55.29%,其中2019年应收账款余额占同期净利润的152%,近3年净现比(经营净现金流/净利润)平均为51.71%,利润仅是“纸上富贵”。

此外,公司2017年与5家关联方关联交易额高达0.5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50.69%,但工商信息显示,上述关联公司大部分社保缴纳人数为0人,且均在2019年末寻求上市前集中注销,巨额销售收入背景真实性存疑。

公司此次上市欲拟集的2.76亿元中计划将0.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连续3年累计向股东突击分红0.2亿元,且账面躺着0.3亿元银行理财产品,似乎并不缺乏流动资金。此外,作为一家设备制造企业,科威尔巨额存货从不计提跌价准备的行为令人费解。

对下游议价能力弱,利润仅是“纸上富贵”

测试电源和测试系统是工业领域的基础测试设备,基本功能为可精确输出不同电压、电流,用于不同用电产品在各种电压、电流下的性能测试,几乎所有用电产品和产品中的部件都需要不同程度的使用测试设备。

业内通常将单机功率35KW以下的设备称为小功率测试电源,单机功率40KW以上的设备称为大功率测试电源。目前科威尔的产品主要集中于大功率测试电源及测试设备,营收占比达93.3%。其应用场景是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及功率器件等,下游终端客户为阳光电源、特变电工、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大型企业集团,而这些商家拥有更强的议价权。

以2019年为例,科威尔的营业收入1.69亿元,实现净利润0.62亿元,而同期应收账款余额高达0.94亿元,占流动资产的36.20%,是同期净利润的152.01%。此外,公司现金流状况较差,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4亿、0.39亿、0.62亿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13亿、0.17亿、0.49亿,净现比分别为32.5%、43.59%、79.03%,近3年净现比均值为51.71%,由此可见公司利润仅是“纸上富贵”。

资料来源:招股书

此外,受下游电动汽车行业遇冷及新冠疫情冲击,科威尔2020年1季度经营形势严峻。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1-4月新增订单金额3429.6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23%。2季度营业收入大幅下降41.71%,净利润降幅达100.02%,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降幅更是达到惊人的715.45%。公司顺利上市后能否完成本年承诺业绩目标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联公司销售额接近五成,销售背景真实性成谜

招股书披露,科威尔2017年向前五大客户销售0.56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重57.17%。值得注意的是,前五大客户中有5家公司为科威尔关联公司(其中两家公司为同一控制人),关联交易额高达0.5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50.69%,但工商信息显示,上述关联公司除陕西科威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无法获知外,有3家关联方社保缴纳人数为0人,其采购及销售能力令人怀疑,这就使得科威尔对关联方的销售真实性成了一团疑云。

科威尔在招股书中称,北京中盛利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盛利合”)等经销商的实际控制人均具有多年的测试电源行业市场产品经营和客户资源积累,但一封判决书暴露了这些经销商的实质。

据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书(2014年丰民初字第11915号)显示,中盛利合曾与珠海瓦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销售代表刘洋针对交流可编程电源和防孤岛检测试验负载等产品共同开发销售市场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公司项目订单所得盈利双方五五分成”。合作期间,刘洋先后为中盛利合拿下5份销售合同,合同金额总计242.30万元。但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显示,中盛利合、北京寰宇2017年社保缴纳人数为0。作为占当年科威尔营业收入21.14%的第一大客户及最主要经销商,北京利合不得不给予销售代表以盈利五五分成的高额提成令其帮忙寻求买家,其是否有销售能力令人怀疑。

而且,既然中盛利合与北京寰宇并未招募员工,那么2088.02万元的巨额采购工作又是谁来完成的呢?科威尔又为何与一个没有经营实体和销售能力的经销商签订巨额销售合同?再加上中盛利合与北京寰宇实控人邰坤自2016年起就一直在科威尔担任高管的履历来看,科威尔是否有通过与中盛利合的关联交易虚增营业收入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19年寻求上市前,上述5家关联企业全部集中注销,其与科威尔交易背景真实性便无从查证。对此,上市委也在审核意见中表示高度关注,要求科威尔说明与关联方以经销模式合作的原因及合理性,关联经销商是否具备满足技术型销售的资质、能力。同时要求保荐机构说明科威尔是否存在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或关联方为公司代垫成本费用等情形,并要求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不差钱却又募资补充流动资金,从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

招股书显示,科威尔此次上市欲募集2.76亿元用于高精度小功率测试电源及燃料电池、功率半导体测试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特别注意的是其欲将其中4000万元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做法却令人疑惑。报告期内,科威尔无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仅为980万元,而且报告期内曾大额分红及购买理财产品。

数据来源:招股书

2017-2019年,公司累计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2060.53万元,由于公司实控人傅仕涛持股比例45.26%,可以说公司分红的钱大部分进了实控人的“口袋”。另外,科威尔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3009.95万元,主要为银行理财产品,两项合计5070.48万元,公司似乎并不差钱。那么,科威尔为何又要将4000万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为何不把此前分红及闲置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一家设备制造企业,科威尔巨额存货从不计提跌价准备的行为令人费解。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0.18亿元、0.27亿元、0.4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资产的18.75%、13.43%、16.15%,报告期内存货增幅分别为47.84%及72.49%,而营业收入增幅分别为41.72%、21.04%,可见存货增幅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幅,这意味着公司存货出现积压现象,但科威尔对此并不承认,报告期内从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并解释称,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经减值测试,未发现减值损失,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结合行业特征和生产特点来说,这种说法未免太过牵强。通过对比竞争对手、上市公司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云股份”)2019年年报披露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该说法站不住脚。报告期内,星云股份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87.69万元,占其存货余额的6.93%。为何同为电池检测行业,存货构成又极为相近,星云股份需要计提大量存货跌价准备而科威尔却能完美的规避?(来源:企业观察网 作者:陈小米)

关键词: 科威尔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