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17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青海分会场启动仪式在贵德县举行,省内外媒体聚焦贵德县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态农牧业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旅游、党的建设等成效进行集中报道。作为“十二五”时期重点项目的拉西瓦灌溉工程引起了晚报记者的关注。
在素有“高原小江南”、毗邻黄河的贵德县,也曾为农田灌溉缺水发愁,甚至村民间为了抢水浇灌大打出手,而连夜浇灌是春灌一个月中的常态。17日下午记者来到贵德县河西镇木干村时看到,为了抢抓农时,一些村民已经在田间开始了整地、施肥,沃野千里的良田之上,一座高18米、长2.7公里的空中灌溉水渠——拉西瓦灌溉工程4号渡槽横亘在炕桌山和远处的西山之间,如同一座高耸的桥梁,将拉西瓦水电站内的黄河蓄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贵德县河阴、河西、新街、河东、常牧5个乡镇,87个行政村。
“拉西瓦灌溉工程是国家‘十二五’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重点项目,也是我省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的4个子项目之一。工程投资14.4亿元,总控制灌溉面积20.02万亩,其中改善12万亩,新增8万亩,分别为3万亩耕地和5万亩林地,工程修建52.3公里自流干渠一条,修建支渠28条,干渠引水流量达9.43方/秒。”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局副局长方炯介绍说。
毗邻黄河,却因高山阻隔5个乡镇的灌溉用水一直靠流经的部分黄河水提灌和境内的东、西河灌溉完成,水量不大时村庄间时常为了抢到水灌溉农田起争执,河西镇木干村村委会主任邢占川想起曾经的灌溉经历直摇头。“这就是我们当时浇地的水渠,沟渠很窄流量很小,白天加晚上不停灌溉,附近的29个村子浇完需要一个多月时间,现在有了拉西瓦灌溉水渠我们再也不用为灌溉发愁。”
穿过山岭、河谷,架设渡槽、开凿隧洞、引入倒虹吸储存在拉西瓦水电站内的黄河蓄水改变方向进入灌渠,一路奔腾,流入这片干涸缺水的土地,浇灌出万亩良田,滋养着8万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工程建设中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技术难题,进行了科研攻关和设计优化,深入开展了两大课题研究,有效解决了隧洞在高地温、高地应力下的变形问题和渡槽结构优化设计难题,两项科研成果经省科技厅鉴定,分别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方炯说。
工程2015年施工建设,2019年5月正式通水,2019年9月开始陆续供水,两年间总供水6000多万立方米,目前控制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根据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控制面积将进一步增加,今年灌溉面积将达到12万亩。
拉西瓦灌溉工程实现了贵德黄河南岸谷地从提水灌溉到自流灌溉的转变,彻底解决了贵德县8万余人的农业灌溉问题,人均增加水浇地1亩,年均收入增加1000元,亩均减少电费95元,农业生产成本得到降低。工程还将造林范围由灌区向周边推进,大幅度提高黄河南岸的植被覆盖率,增加绿地面积,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作为新时代水利人,我们将积极发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继续投身工程验收及运行工作中,使拉西瓦灌溉工程更好地服务于民生,造福于民生,保障于民生,在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方炯说。
有了源源不断的灌溉用水,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浇地发愁,他们在土地上种起了特色农作物,连片承包办起了合作社,种植的信心不断被激发,处处是希望的田野,处处是勤劳致富的奋斗者,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