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我省印发《青海省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明确10方面的建设任务,到2022年年底前,全省基本实现两个以上快递品牌进村;到2025年,全省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加快发展农村寄递物流,进一步便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是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内需潜力的重要举措,我省将夯实农村寄递物流基础,突出“服务网点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两个重点,着力完善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为末端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依托县域电商仓储场地、供销合作社仓储、邮件快件处理场地、客运站等设施整合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
完善快递末端配送体系,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快递服务站,引导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抱团进村”。强化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公共属性,鼓励邮政、快递、交通运输、供销、电商、商贸流通等物流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网络,有效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
依托农村特色优势资源,加强农产品生产集中区域初深加工、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和设备使用效率,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合理布局网点与线路,增强服务功能,优化服务结构,实现邮政快递业与“三农”深度融合。
依托西宁市交通区位和物流枢纽优势,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打造标准化、规模化冷链运输精品专线。开展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冷链共同配送服务,缩短流通时间,减少产品损耗,推动“青货出青”。
聚焦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加强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共享。创新乡镇邮政网点运营模式,承接代收代办代缴等各类农村公共服务,实现“一点多能”,提升农村邮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大力推行绿色采购、绿色运输、绿色流通加工和绿色包装管理等农村物流运作模式。推动“互联网+邮政快递”“智能+邮政快递”等模式发展。
关键词: 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