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市民下乡要去哪?用2.27亿元提升了4条乡村旅游示范带的旅游设施,建成了AAA级以上景区9家、星级宾馆9家、乡村旅游接待点148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6家,这是个大手笔;能人回乡有啥新动作?全区1100余名能人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在湟中投资兴业,转移农村劳动力83.05万人次,这是个大成绩;企业兴乡做了点啥?多巴镇玉拉村(生菜)、鲁沙尔镇阳坡村(金银铜器)等15个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这是个大进步……西宁市实施“三乡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以来,我市湟中区挖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传统优势,结合区情细化任务,建立机制扎实推进,“三乡工程”展示出巨大的潜能与空间、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一张美好而亮丽的“名片”。
变化一:农村变美市民下乡
向日葵、格桑花、薰衣草……这些五彩绚丽的花朵时不时会占满西宁人的朋友圈,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果蔬采摘……这些成了市民闲暇之余最爱做的事情,大暖锅、枸杞芽茶、火焰参……这些产品装满了市民的购物车,距离市区不远的湟中区出现了许多受人欢迎的“网红村”,这些网红村聚点成片、连点成线,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
据了解,借力“三乡工程”,全域旅游成了湟中吸引市民、留下市民的最佳办法。截至目前,卡阳村、柳树庄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5个;共和镇苏尔吉村、泥麻隆村、鲁沙尔镇阳坡村、上新庄镇黑城村入选青海省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10个;乡趣卡阳、千紫缘、云谷川印象小镇被评为五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黑峡生态农庄、拦隆口锦盛小厨等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群加黑峡生态农庄、上五庄九宫伍、李家山印象云谷川评为西宁市首批河湟精品民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年乡村旅游人数为186.86万人,乡村旅游收入为3.5亿元。
变化二:能人回乡村民受益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队伍,才能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为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蓝图提供组织保障和干部支撑。”乡村振兴急需一批闯将、干将。
创办了青海千紫缘科技博览园的蔡有鹏、创办了青海奔盛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鲍奎、创办青海缘汇木雕工艺有限公司的尤其红……2021年,“三乡工程”东风,让许多能人回乡了。“鼓励支持乡村本土人才回流,使其既为建设家乡、脱贫攻坚贡献才智,又获得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湟中区搭建创新创业环境,支持回乡能人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光景: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7万亩;建成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个,基地内有创业服务人员19人、公益服务29人;在湟中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青海八瓣莲花文化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个基地内入驻企业60家;新(续)聘41名大学生到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服务,自主培训、委派培训7704人;全区1100余名能人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在湟中投资兴业,转移农村劳动力83.05万人次。
变化三:一村一品激活新动能
湟中区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牧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示范村镇已成为新品种展示、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型农民实训的主要阵地。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通过示范带动,力争形成主导产业、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一村一品”格局。截至目前,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0个。湟中区通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造“三乡工程”湟中样板。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不止一次提到了这个话题,这也是湟中努力奋斗的目标。
据了解,产业带动,激发企业兴乡活力,湟中区确定李家山镇、西堡镇为产业强镇的试点,两镇根据产业实际,分别选定食用菌种植和奶牛养殖为主营产业,开工建设现代化生产园区。李家山镇投资4000万元建设食用菌种植示范园,青海中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温室打造食用菌产业。西堡镇整合东西部协作帮扶专项资金、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793.75万元实施生态奶牛养殖项目……不止于此,湟中区围绕“三乡工程”储备招商引资项目17项,概算投资46.75亿元;55个村实施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做大做强马铃薯、油菜、青稞、蔬菜生产基地,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家庭农牧场19家,成立了首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中心,在南京市建立“青海名优特色扶贫产品体验店”;依托邮政、韵达、中通等快递物流企业,加快“邮快”合作步伐;青海大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云谷川印象小镇命名为西宁市“三乡工程”首批示范典型。
变化四:乘势而上激发内生动力
湟中区强化景区防疫防控工作,有序恢复景区开放。各乡村旅游接待点借冬奥会的东风,开发冬季游玩项目,让原先是乡村旅游淡季的冬春时节变得热闹起来。市民来共和镇葱湾村、上五庄镇包勒村、土门关乡上山庄花海滑雪,到拦隆口镇卡阳村、白崖二村观花灯,去田家寨镇千紫缘赏绿,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让壬寅年显得虎劲十足,营造了祥和喜庆的“年味儿”。
共和镇葱湾村、土门关乡上山庄花海修建了大型滑雪场,有滑雪、滑轮胎、滑车、滑道、雪地摩托、拉爬犁等游玩体验项目,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响彻了山野。游客玩累了,可在滑雪场品味可口的农家菜、观花灯、看星星、听天籁。上五庄镇包勒村的包勒麦草乐园立足生态优势,以稻草人、冰瀑、年货节为热点,辅之以民宿、餐饮、户外拓展、徒步等旅游项目。市民到麦草乐园欣赏冰雕作品,溜冰、滑冰车,购买绿色有机的畜产品,特别适合亲子游。
拦隆口镇卡阳村委正在举办乡村冰雪奇缘灯光秀。冰雕游乐场全长600米,有灯光秀、凉亭、滑冰车场、网红桥、冰山、锅庄园、彩虹滑道、灯光动物园等可观赏、可娱乐、可参与的多种多样项目。在白崖二村的广场上、巷道里、栈桥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花灯、彩灯、烟雾灯、电子烟花还有村民们手工制作的传统灯笼,有龙门、有十二生肖、八角灯、宫灯,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每一个灯笼都代表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白崖二村增添了无尽的热闹。夜晚的白崖二村宛如一个童话般的水晶世界,五彩灯光衬托下,冰雕溶洞内冰笋、冰凌、冰花、冰挂及冰瀑流光溢彩,奇幻夺目。
位于田家寨镇田家寨村的青海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去年被评为五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修建了25亩的滑雪场,有雪地坦克、雪地转转、雪地摩托等11项雪地娱乐活动供市民休闲游玩。太空植物博览园在给市民提供现代种植、景观农业、太空植物展陈的同时,市民还可以体验融合现代6D的光影科技,一家人到大棚采摘新鲜的果蔬,教小孩子认识农作物。市民兴尽而归时,“千紫缘”牌枸杞芽茶、火焰参茶、山野菜等38个品种特色农产品可供采购。
各乡镇冰雕、滑雪游乐园组织了社火、锅庄演出队,每晚在景区内进行演出,既营造氛围吸引游客,又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6个景区在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7万人次,门票收入186万元。景区吸纳务工村民265人,每人每天收入在80元以上。景区还带动周边129名村民从事特产、小吃、玩具售卖等小生意,在家门口通过商业服务增收,人均每天收入100元以上。
湟中区乡村旅游的日接待能力2万人次,一场玩雪赏冰的盛事,让整个冬天不再寒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