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家织布重现迁安(图)

2016-11-03 11:00:38     来源:新浪

家织布重现迁安(图)

天刚蒙蒙亮,在迁安市北部群山环绕的小山村柳河峪村,裴桂芹和村中姐妹王素花、王兰双一起,在村民王香家门口忙起来,她们今天要“走绺”。

“走绺”是做家织布重要的一环。

她们先是把带有圆环的铁丝挂在门口的树上,然后在东西方向相距20余米的空地上,并排楔上四个木橛子,之后把五颜六色的挠子一字摆开,用线穿过铁环,再依次穿过走绺用的风板子,一番准备后开始“走绺”。

在村南王香家门口,满载乡愁的“走绺”引来众多村民和过路人围观。

“走绺”至少得三个人,一个人‘拾交’,另外两个人负责‘挂绺’。”“主走”王素花一边“走绺”一边介绍说。只见王素花控制风板子,让挠子上的线服服贴贴从风板子上的小孔通过,然后把聚拢在一起的各路棉线依次交给另外两位姐妹,她们轮次把绺线绕在东西四个木橛子上。不一会,“走绺”初见规模,绺线有序纵排在地上。

家织布是昔日穿用之布,皆自手织,迁安县志记载:“家家机杼声,比户皆然,深夜不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织布遍布迁安乡村,人们身上穿的衣衫,炕上铺的被褥,门上挂的帘子,甚至擦脸的毛巾,都是用家织布做成。七十年代后,由于机织布大量普及,手工织布逐渐萧条,其手艺亦濒于失传。

“家织布是纯棉做成,天然质朴,明朗大方,虽不免粗糙,但冬暖夏凉,穿用舒适,深受庄稼人欢迎。”10年前,对家织布情有独钟的王兰双联合村中姐妹,她要复活这一手工工艺,不想她这一想法一提出,立刻在村中姐妹中引起了共鸣。

“我16岁便和奶奶学织布,35年前从附近的刘官营村嫁到柳河峪,对这传统工艺一直念念在心,听说村里号召妇女在家做家织布,我第一个开始操持。”今年59岁的裴桂芹高兴地说。当年,大多数农家都有一台老纺车和织布机,纺线织布是农家女子的必修课。

纺线,挠线,走绺,相线,织布……织完一匹家织布,大小要9个环节,嘤嘤嗡嗡的纺车声,咣当咣当的织布声,锃亮的银梭在缯蓖前来回穿梭,家织布曾织就包裹生命的襁褓,织就喜庆的嫁衣,织就日常的一切穿着。这曾经的温馨农村生活图景在山村柳河峪再现,唤起无数人温暖的回忆。

“家织布粗糙厚重,或许没有丝帛的轻柔,却储满太阳的热量和白云的色度,‘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朴素的家织布,蕴含着朴素的人生真谛。”村妇联主任王兰双充满诗意地说。

如今,柳河峪村有10余户家庭妇女在自家织制家织布,古老工艺重现生机,那独具一格的色彩和花纹唤起无数人青睐,产品远销京津唐秦,家织布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新渠道。(记者 齐福臣 通讯员 陈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