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河北携手打造“通武廊”小京津冀“试验田”

2018-01-29 20:35: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1月18日,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河北廊坊市共同签署“通武廊”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推动三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入。据悉,“通武廊”三地将在天津武清区京滨工业园周边建立区域联动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创新产业平台,携手打造“通武廊”小京津冀“试验田”。

这是继去年8月份联合举办“2017年通武廊协同创新创业大赛”,9月份共同签订《“通武廊”科技合作协议》之后,三地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化合作的最新进展。廊坊市科技局局长杨中秋说,三地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众创空间等30家创新平台载体纳入《通武廊区域创新平台共享共用目录》,并利用共享共用创新平台帮助三地21家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

“廊坊市与通州区、武清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具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基础优势和良好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为三地深化合作、协同发展搭建了宽广平台,提供了强大推力。”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介绍,三地党委、政府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携手合作打造“通武廊”协同发展“试验田”,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探好路、当先锋、做示范。

2017年2月,通州区、武清区、廊坊市正式签署《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明确在加强顶层谋划和规划对接、构建便捷高效交通网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产业协作水平、搞好大运河保护开发、深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合作、加快公共服务统筹发展、强化组织推动等8个方面开展对接合作,促进通武廊一体化发展,打造协同发展试验示范区,“通武廊”三地携手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田”的大幕全面拉开。

2017首届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一年来,三地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下好“先手棋”,种好“试验田”,特别是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领域实现了协同发展的重点突破,唱好协同发展“重头戏”。

廊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三区一地”的发展定位,把“大智移云”确立为首位产业,着力打造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产业、大数据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构筑起与京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即将建成通车的徐尹路潮白河大桥,连接起廊坊三河与通州区,将增加燕郊高新区进京新通道。

推进交通互通互联,三地全面加强规划对接机制,加快构建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在公路工程建设、联合执法行动、“公交一体化”等领域推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促互补,全力提升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目前,“通武廊”三地已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武清城区18条线路和廊坊全市35条公交线路均可使用标有“交通联合”标识的京津冀互通卡刷卡乘车。

在生态环保领域,三地环保部门共同加强污染源头管控,在日常监测、监管执法、应急响应等方面强化联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携手并肩打好蓝天保卫战。他们还加快推进三地雷达监测站点建设,推动三地大气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实时分析;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三地明确建立上下游协同治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定期公开跨界河流水质及治理情况,开展联合执法,联合排查,共同改善跨界河流水环境质量。

强化区域科技合作,力促三地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通武廊”三地联合启动了“通武廊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通过开展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开放、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联合构建人才高地、科技金融合作、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等五大专项行动,力争全面提升三地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使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更加完备,地区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高。

“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合作深度不断加深,‘1+1+1>3’的聚合效应已初步显现。”廊坊市市长陈平告诉笔者,截至目前,三地共签署《“通武廊”科技合作协议》《“通武廊”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通武廊司法行政合作框架协议》《通武廊农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框架协议》等各类合作协议30余个,“通武廊”合作领域已扩展到教育、卫生、人才、文化旅游等各领域。

廊坊、武清的教师代表到通州区后南仓小学参加主题教研活动,通州区、武清区师生代表参加廊坊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教育成果汇报演出,廊坊教师的教学课件为通州、武清的中学提供借鉴……去年至今,“通武廊”三地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互访、管理经验交流、教师联合培养、课堂教学观摩、校园文化建设交流等活动50余次。“三地签署《关于开展教育协同发展的合作协议》后,教育协同发展取得突出进展。”廊坊市教育局局长薛树林说,围绕学校共建、资源共享、研训协同、师生交流等,“通武廊”深入推进了跨行政区划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

去年年初,三河燕达医院与北京市医保中心签署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协议,京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正式破冰、实现全国首创,北京退休职工姜忠涛成为京冀医保实现即时结算的首位受益者。去年8月,“通武廊”三地签约促进卫生计生合作,推进医学影像和检验结果实现互认,医师、护士资质互认,并在加强医疗服务区域合作、推进公共卫生计生区域联动、加强基层卫生合作等8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提升“通武廊”地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三地公共卫生服务协作风生水起。

向通武廊三地高层次人才代表授予服务绿卡。

2017年12月19日,通武廊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发放仪式在廊坊市举行,首批共有29名人才获得“绿卡”,“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持卡人可享受三地人才互认,共享部分公共服务,有效解决人才在三地工作、交流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获得首批绿卡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玮感慨地说:“心里是浓浓的获得感,在‘三地’干事创业更踏实了!未来,我将把全部智慧和热血奉献给京津冀这片沃土。”

2017年3月23日,由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同参与的“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成立仪式在廊坊市举行。

成立“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三地携手建设“通武廊运河旅游带”,共推“通武廊精品文化之旅”“通武廊运河风情之旅”“通武廊运河寻宝之旅”3条精品旅游线路;签署《通武廊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三地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文化产业、文化市场、遗产保护等领域加强对接,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的现代文化市场,推动通武廊区域文化发展一体化;检验检疫部门签署《通武廊地区检验检疫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合作备忘录》,加快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风险共防、执法协作、服务发展的区域检验检疫新格局;三地法院落实《通州、武清、廊坊毗邻法院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共建审判委托送达和委托调查取证、执行联动协作、重大事项和疑难案件会商通报、通武廊社会纠纷多元化调解等工作机制……携手打造协同发展“试验田”,“通武廊”区域合作多点开花。

“以更加精准的站位、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对接合作,谱写‘通武廊’三地协同发展新篇章。”冯韶慧说,2018年廊坊市将扎实落实已经签署的30余个合作协议,推动“通武廊”协同协作机制化、常态化、高效化,努力建好“通武廊”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京津冀 试验田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