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艺术自宋代形成以来,受传统文化千年滋养,历经元明清几度辉煌,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鲜活的艺术表现力,承载一代代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情感和审美体验,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然而,令人忧心的是,随着社会转型与发展,外部生存条件的变化,戏曲艺术巅峰不再,诸多剧种普遍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据统计,全国现有剧种357个,国营或集体性质的剧团有2800多个,但能够正常演出的剧种不足100个。
戏曲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地位非同小可,戏曲艺术的振兴又紧密牵连着中华文化的复兴。近年来,伴随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在强大的政府投入与支撑的文化氛围下,在有力地输血与培植之下,戏曲艺术的振兴曙光重现,但冷静客观审视,她依然未能走出整体亚健康状态。
有鉴于此,振兴戏曲艺术,就必须理性思考戏曲艺术与时代同步发展这个大课题。换言之,就是要想清楚在文化多元格局下,中国戏曲在保留传统的艺术韵味中“传承”,在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中“打破”,在创新与发展中如何体现出“继承”与“打破”二者的平衡。

传统艺术代表国家历史年轻人应参与传承,更是作为中国人对传统艺术传承的责任。并不是说学习外国的文化,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很多(香港)人从国外回来后,更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深厚,更觉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够,戏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一个城市的发展品位。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瑰宝,也是民族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传承、保护好它,可以让民族文化的特征更鲜明。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则可以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多元,让这座城市文化事业发展更为完备,让城市整体功能更为完善。
别让优秀的传统艺术在我们这代流失,让我们一起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