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三步”走出富民路 农村变得更美、更富、更文明

2021-08-19 10:38:13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年来,邯山区按照“成方连片、组团发展、全域提升”的思路,全力打好“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域推进乡风文明素质提升”等攻坚战,通过改善农村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村民素质“三步走”,让农村变得更美、更富、更文明。

环境治理让农村更美丽

为改善人居环境,邯山区从垃圾清理开始,开展“五清三建四净”工程。

该区积极发动群众,重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残垣断壁、杂物;建设小菜园、小游园、小果园;对街巷、坑塘、村周进行清理,并提升环卫公司作业水,垃圾日产日清,实现清扫、转运和处理率100%。今年以来,共出动垃圾车2.2万余台次、6.5万余人次参与,清理垃圾3.2万立方米。

在净化街道的同时,该区对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使主城区11个村的污水系统直入市政管网,35个城郊村建好污水处理站和生态湿地;远郊村道旁修建边沟,生活污水流排畅通,经过滤后流至坑塘,生活污水得以有效管控;累计完成改厕任务3.8万座,全域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建设32座粪污集中处理点,为每村配置粪污运输车,提高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水

针对生态、水利和纳污功能齐备的166座坑塘,该区实施防护栏安装、坑塘岸硬化美化、清淤疏浚等工程,建成“河渠为线、坑塘为面、线面相连”的特色农村生态水网体系。同时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开展产业强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安乡村“四村”联创,启动16个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村建设。

该区实施村庄、廊道、林业产业基地、河渠等六大绿化工程,今年完成营造林绿化1500亩。通过以上措施,农村环境大大改善。

特色产业让农民更富裕

该区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进河沙镇新型小城镇、小堤特色小镇、渚河源特色小镇以及花海粮仓、万亩桃园建设,形成示范效应。

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同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引进赵王集团、荀公酒业作为战略发展合作方,提升了香草湖文化产业、正阳艾草、绿源核桃园和万亩枣园等产业水,栽植冬枣、灰枣等果树1万余亩,种植香草、艾草4000余亩,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核心区——渚河源郊野公园于5月份正式开园,渚河源已经成为西部生态屏障和市内游客观光旅游采摘的热门目的地。

依托南堡乡崔曲、北寨等村传统栽种桃树基础,该区拓展40余个鲜桃品种,栽培桃树上万亩,在万亩桃园示范区连续2年举办以桃花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成果展和鲜桃采摘节,扩大了南堡鲜桃知名度和影响力,群众从以往到市内零售贩卖到坐地销售,每斤销售价格提高了50%,增收1000余万元。

提升素质让乡风更文明

该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在农村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提高居民素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该区以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先后建成汉战役临时指挥部纪念馆、邯郸往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元代文学家张之翰纪念馆等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文化展馆。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为所有村增配图书1万余册,为重点村配置锣鼓、电脑、移动音响等各类文化活动器材,保障了村民正常的文化生活需要。

开展“阳光娱乐”系列活动,让优秀的舞蹈、曲艺、戏剧、书画等作品走进乡村。支持各村建立演出队,构建起了邯山乡村文化艺术人才库。

深入开展“除陋、树新风”移风易俗活动,实施“党建、村建、乡建”工作法,区级干部包片、区直单位包村,通过配强选优村党支部、村委会和乡贤理事会,倡导红白喜事划定合理标准和规模,形成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记者 方尚俊 通讯员 代国祥 陈征)

关键词: 富民路 邯山区 环境治理 特色产业 提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