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借助本土媒介 塑造廊坊独特文化品牌

2015-08-05 08:59:20     来源:廊坊新闻网
  廊坊市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地带,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迅速,城市面貌迅速改善,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宏大前景目标指引下,目前正处于由功能型城市向文化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充分利用廊坊城市硬实力发展的优势条件,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创新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塑造城市品牌文化,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现代感的城市形象,进而促进廊坊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对于廊坊市城市品牌文化建设,廊坊市的本土媒介应该是有着极大的可发展的空间的。作为廊坊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本文就如何很好地利用本土媒介,塑造经典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进行探讨。
  
  首先,培育城市精神,明确城市品牌文化塑造的意义。这也是本土媒介向全体市民传达的一种信息以及精神。廊坊市的市民对于城市文化的认同实际上更多地依赖于属于强势文化的京津文化,而相对于京津两地,尤其是北京的传统中融合现代的强势文化,缺乏足够底蕴的廊坊显得没有足够的自信,大多时候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廊坊的市民文化体现出现代消费文化的特色,这种消费文化并没有历史的底蕴作为依托,更多时候表现得浮躁而不自信。所以城市品牌文化的建设第一个重要的意义便是培养全体市民的集体认同。有学者认为,“如果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现代中国的认同得益于民族精神的培育,那么当国家的合法性已经确立并需要在和平时期获得长远发展时,培养合格的公民意识便成为保证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要通过本土媒介的全方位立体的包装宣传,营造媒介景观,培养城市精神,这也正是城市品牌文化塑造的重要意义,也是需要流淌在每个城市居民身体里的城市的血脉。
  
  其次,关注城市公民,城市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城市中心的转移,居民构成的变化,势必会导致原有的文化认同失去效力。因为廊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廊坊市的市民构成很复杂,既有老城区的廊坊土著,又有城市化进程中拆迁改造城中村以及周边村镇的新增加的市民阶层,还有大量的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移民,对于这样一个新兴的庞大的新的市民阶层而言,城市文化不仅意味着怀旧、寻根,也意味着憧憬、向往。在概念化城市之后兴起的“怀旧”热潮之下,媒介寻根似乎成了城市品牌文化塑造的一个最常用的途径,也是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有利途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所有城市,这都是一条无往不胜的制胜法宝,要兼顾各个阶层,不能单纯模仿一味地寻根或怀古。比如深圳这样的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大都市,人口构成极为复杂,所以对于大量的外来人口而言,“拓荒牛”这样的城市精神可能要比“小渔村”的某些传统更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第三,媒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现代的城市往往都是复杂多变的,政府在对于城市文化建设的设想中更多地表现为一厢情愿,试图建构一个完整统一的城市形象。而另一方面,对于所有大踏步发展的都市而言都存在都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尽管小区越来越多,街道越来越多,地标性建筑越来越多,但是当代城市却很难形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中心,街区之间,传统的与现代的之间,甚至呈现出对立的状态,所以媒体在进行文化生产时便会茫然,无从把握文化的中心,也很难说清哪种文化,哪种城市形象更有说服力,在很多的城市文化建设中,这种情况表现为媒体各说各话。所以廊坊市的本土媒介应该吸取这种教训,在城市品牌文化塑造中突破行业间的壁垒,争取打造一个协调一致,分工明确的合作平台,在合作中良性竞争,既为城市品牌文化塑造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又通过竞争合作建立一个良性的传媒合作组织,提升本土媒介的话语空间。
  
  第四,发挥非主流媒体,新兴媒体的作用。大众传媒为受众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更应该展示不同阶层的、不同族群的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交流的可能。在这一点上,新兴媒体以及一些非主流的民间媒体就显示出独有的优势,比如网络,手机媒体以及其他一些各种形式的传播媒介,因为它们紧跟时尚,为最多市民喜闻乐见,传播面广,效果显著。从2002年开始,城市文化生产越来越呈现出大策划、大制作的特色,而历史性、人文性、地域特色、城市个性也基本上成为了所有与城市文化有关的媒介产品的主要内容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廊坊市本土媒介围绕着城市品牌文化建设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对于传统的关注,城市建筑的呈现,民俗文化的寻找,在这里不仅有廊坊电视台、报社的努力,更有着诸如廊坊热线、手机微新闻等的贡献,对于寻找城市的个性,培养更多的城市认同,培育崭新的城市精神,新兴媒体的作用绝不可低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城市文化建设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本土媒介提供公共领域,传播大众的心理诉求来缓解压力转移各种社会矛盾。弥补城市的断裂,并且培养市民的文化认同,这样才能确立品牌文化的真正地位,而这样的品牌文化塑才是成功的,同时这也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