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金士杰演绎心灵导师 舞台上感怀生死

2019-10-09 20:16:25 来源:新快报

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本周广州上演

金士杰和卜学亮主演的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即将于10月11日-12日在广东艺术剧院上演。这部舞台剧首演于2011年,首演至今已经在舞台上演出超过250场,广受观众的喜爱。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该小说在全球销售1400万册。故事讲述了一位罹患渐冻症的大学教授莫利,以自己的生命当作活教材,与他的学生相约在每周星期二展开为期14堂“生死课”的故事。由于作品中人物鲜活,剧中的内容也感人至深,曾被全球各地众多的表演团队搬上舞台。来到广州的这部作品由著名导演杨世彭执导,在共150分钟的演出中,观众往往沉浸在故事中,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潸然泪下,与舞台上的角色同欢喜共命运。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部剧最吸引他们的,无疑是主角金士杰。金士杰曾在舞台和影视作品中塑造了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而《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中的莫利教授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他最喜欢的。金士杰曾说,“演久了也不腻味。莫利一开始在舞台后区连着跳舞,面对世界欣欣然、手舞足蹈,任何生命就应该是这样。”不过,这么好动乐观的莫利,偏偏得了渐冻人症,学名“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无药可医,只剩下最后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存活。

剧中的十四堂课,可以说是莫利的最后遗言和见证,莫利告诉人们该如何活出生命的璀璨,并且平心静气地步向终点:生命是怀着爱意向这个世界和其他人敞开自己的历程,最终的目的是将自己推向浩瀚的大我。直到最后一刻,莫利的心中,仍然充满喜乐和赞叹,这正是这位心灵导师教的最后一课,也是这部戏给观众最大的启发。

金士杰曾透露,最初接下这部戏是无意间,“小说写得这么好,就让它停留在文字里,为什么要呈现在舞台上?”他认为,剧场就是剧场,而非教堂或是教室,心灵鸡汤与人生说教,难免使其失去原本的风貌。然而,改编剧本却让他眼前一亮,戏剧中难以处理的沉重的“死亡”主题,在剧中举重若轻的人文关怀中,获得了自然贴近的表达方式。如今,他津津乐道于莫利的种种细节,尤其感怀于人物面对死亡时内心的宁静。“在莫利教授临终之际,我心里没有那种不得了的悲伤,而是感到一种很单纯的安静。我不急于去挣扎,也不急于去感怀,也不急于去贪看最后的那一点点星光,就应该是这样。”

2012年,金士杰凭借在《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中饰演的莫利教授一角,获得第二十二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和现代戏剧谷2012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据主办方介绍,该剧在2013年曾在广州上演过,获得广州观众极高的评价。(徐绍娜)

相关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