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豆油12月1日出现了一个跌停,起因是美国环保署(EPA)提议将2023-2025年可再生燃料掺混义务分别设定为208.2亿加仑、218.7亿加仑、226.8亿加仑。这个比例大幅低于市场的预期。
一、海外生物柴油的政策影响
为何一则信息引发市场这么大的反应,下面给大家回顾下美国生物柴油对豆油供需的影响。
(资料图)
1.事件起因
美国环保署(EPA)提议将2023-2025年可再生燃料掺混义务分别设定为208.2亿加仑、218.7亿加仑、226.8亿加仑。2023年的总掺混义务仅较2022年高出1.9亿加仑。
增幅主要来自包括生物质柴油在内的高级生物燃料。但按照1加仑生柴需投料7.8磅油脂,豆油占比40-45%左右测算,仅能带来5.9-6.7亿磅的美豆油需求增长,不能匹配此前USDA预估的2022/23年度14.5亿磅的生柴需求增幅。(此前预期年度豆油生物柴油年增量为70万吨,目前按照EPA预估仅为30万吨)
2.从量变到质变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的预测,2022/23年度(10月至次年9月)美国国内豆油消费量预计为256.5亿磅,其中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用量为118亿磅,占比46%。
从USDA的11月份的预测数据看美国豆油生物柴油的需求增速在21/22年度明显增加,高增速原先预期保持至2023年度;但是EPA的决定让这个增速从14%下滑至6%左右。故市场对这个调整的反应较为激烈。
政策导向已经发生改变
美国环保署周四正式宣布电动汽车RIN,其中包括一项鼓励使用可再生天然气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计划,等于抢走了可再生柴油的潜在市场份额,从而改变了豆油的需求逻辑。换而言之,美国倾向于更多依仗电动汽车而非基于作物的生物燃料来实现低碳目标,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潜在的要食品还是要燃料的伦理。
欧盟的生物燃料政策也表现出类似倾向。欧盟新的可再生燃料方案减少了对基于作物的生物燃料的倚重。欧洲环保组织和一些议员正在推动将豆油踢出欧洲的可再生燃料原料行列。之前基于棕榈油的生物燃料已经遭到欧洲淘汰。
美国环保署最终批准将菜籽油用于生产可再生柴油和其他生物燃料。美国环保署的混合授权提案现在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并可能进行修订,最终可能在2023年6月中旬之前完成。
3.其他国家的生物柴油计划
印尼计划2023年实施B40政策,测算可能推动棕榈用量200万吨。
巴西B15政策,预计豆油消耗增量150万吨;
巴西矿业和能源部表示,在2023年3月31日之前,巴西生物柴油的强制掺混比例将保持在10%。从4月起将提高到15%。该国约70%的生物柴油原料为豆油。按照15%的要求,到2023年,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大豆总需求将增至约3000万吨。
可见,单纯因为EPA的政策调整对豆油需求的影响数量级别并不大,同时印尼和巴西的生物柴油计划带来的增量仍不小。但海外豆油价格依然出现了较大的跌幅。我们认为可能更多理解为伴随欧美对整个生物柴油认知的变化,后期植物油作为食品的概念会强化,而作为燃料的概念会弱化。
二、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国内直接进口豆油的量较小,美国生物柴油的政策调整对国内的供需关系并不形成直接影响。但是国内的棕榈油全部依靠进口,生物柴油政策的调整可能从海外的豆油价格进而影响到海外棕榈油价格,从而影响国内油脂市场。
以美国豆油FOB价格和马来西亚棕榈油FOB价格为例,由于生物柴油的提振,美豆油与棕榈油的价差已经达到历史极值;伴随生物柴油概念走弱,海外豆棕价差后期走弱的概率会所有增加。
从进口成本看,海外美豆油大幅高于国内豆油接近5000元,短期美豆油的下行尚不具备美豆油进口利润的出现。但是同步带动南美豆油价格下跌,后期会不会给出进口利润而带弱国内市场则需要继续观察。
三、小结:
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的调整低于预期引发海外豆油价格大跌,短期在供需层面并不会直接影响国内市场,但价格传到机制上看,仍会影响海外植物油市场,进而驱动海外棕榈油对国内棕榈油价格的传导,引发国内油脂市场的跟随变化。
从更长的周期看,伴随原油价格走弱,新能源爆发,依靠豆油和棕榈油的生物柴油能否走的更远,可能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一下了。
(文章来源:上海东亚期货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