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拉开初中生差距的,不止是孩子的努力,更是父母的用心托举-今日热议

2025-10-10 06:02:22 来源:乐陪娃

孩子上了初中,像变了一个人!


【资料图】

好多妈妈说过这样的话。

那个小时候什么话都跟我们讲的小宝贝,进入跌跌撞撞的初中后,好像把心事都藏起来了。

学业的压力、同学的关系、青春期的迷茫像小山一样向孩子压过来。

我们做家长的,心里也焦虑,生怕一步走错,耽误了孩子。

但到了初中,又不能像小时候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我们使的劲越大,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强,亲子关系也愈发剑拔弩张。

面对初中生,怎么做才算用心地“托举”。

读了一些书,看了很多过来人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倾听,托住情绪

初中生的情绪,就像七八月份的天气,说变就变。

一次考试失利、朋友间的一句玩笑、老师的一次批评,都可能在他们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当孩子带着情绪回家,哪怕我们知道那只是“小事”,但对当时的孩子却是大事。

先管住自己的说教和评判,听孩子说。

我们的倾听,就是在告诉他:你的感受是被理解的。

情绪靠疏通,有了通道,分享的闸门才会打开。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情绪被托住了,孩子才有更多的心力去面对其它问题。

2. 少说,托起自主

唠叨也许是很多妈妈的日常,包括我也一样。

在我们看来,唠叨只是催促,在孩子眼中,却是不信任和控制。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爆棚的时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

越是唠叨,他越是逆反,越要用反抗来捍卫自己的主权。

用约定代替命令,还给孩子自主权,只在原则问题上把关。

当孩子体验到为自己负责的感觉,内驱力才能慢慢长出来。

3. 不比较,托稳自信

“你看别人家谁谁谁……”

这句话对亲子关系杀伤力极大。

孩子之间的比较,本意是激励,但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却是,我不如别人,我不够好。

这种持续的否定,会一点点蚕食掉孩子宝贵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他的对手,永远只有昨天的自己。

当孩子关注于自己的进步,自信心才会茁壮成长。

4. 做同学,托举学习

到了初中,对于辅导功课,家长有些力不从心。教导者的身份似乎要转变一下。

我们无法再教他解函数体,但是可以和他一起探讨学习方法,营造学习氛围。

做资源的支持者,帮他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料、课程、教辅、有趣的纪录片,或者在他遇到瓶颈时,和他一起查查解决方法。

做氛围营造者,家里有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学习角落。

孩子在学习时,我们可以工作或是看书,而不是刷手机。

我们一起努力的陪伴,无声却有力。

做思维启发者,少说“你应该这样做”, 多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思路,锻炼他的思维能力。

5. 巧妙懒,托起责任

这里的“懒”,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身懒心不懒。

网上有个懒妈,事事让孩子做,3个孩子养的特别棒,小小年纪就能做很多大人都不会做的事。

家务上“懒”一点,倒垃圾、收拾自己的房间、刷碗、周末做一顿简单的早餐……

孩子是家里的一分子,这些都是孩子的分内事。

决策上“懒”一点,周末去哪里玩?压岁钱怎么规划?

在安全范围内,让他参与甚至主导决策。

孩子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问题解决上“懒”一点,当他遇到困难跑来求助时,不要立刻给出答案。

而是反问:“你觉得有哪些办法呢?”引导他自己思考,我们只在关键时刻点拨一下。

结语

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渴望独立。

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托举,或许就是稳稳地站在孩子身后,在他想分享时耐心倾听,在他迷茫时给与信任,在他想自由时,给与一片自由的天空。

初中三年,是一场关于放手的修行。

共勉~

关键词: 主权 初中生 差距 启发者 少说 问题 情绪 孩子 引导 自信心 初中生 青春期 情绪 初中 孩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