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门户

遇见日本老人的“小确幸”(1)

2016-11-02 21:21:38     来源:新浪

遇见日本老人的“小确幸”

本报记者陈逸清

从日本度假回来一个月有余,一直在脑袋里挥之不去的,并非美食和美景,却是几张日本老人的面孔。

他们,是我在旅行中偶遇的,不约而同地守着不大的店面。可惜语言不通,我没有和他们做更多交流,即使如此,他们映在脸上那种笃定的幸福,是我这样初次见面的异乡客也能感受到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里出过一个流传度很广的词儿,“小确幸”,意为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在这样的季节,遇见他乡老人的“小确幸”,心生美好。

01

一人搞定全店事

10月,初到大阪。

早晨,饥肠辘辘的胃把我叫醒。起来觅食,大街上冷冷清清,几乎都未开业。兜兜转转了好几个圈,终于见着一家敞着门,我们毫不犹豫走了进去。

这是一家长条形格局的小食店,三分之二的面积是一个u型的餐台,剩下的是一个小型开放式厨房。整家店的员工只有一人,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卷发阿姨,个头不高,清瘦。

是日,气温不高,卷发阿姨穿着一件短袖墨绿色工作服,“蹭蹭蹭”地从厨房快步走到我们面前,突然她满脸歉意,示意我不要坐下,原来位置上有一小块酱油渍。

她俯下身,一边念叨着一边赶紧擦拭。打扫干净后,她用英文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答:中国。于是,她又递给我们了一份中文菜单。

牛肉饭上来,我一边吃,一边看着卷发阿姨招呼新的客人,抹桌子、端食物、收银。重复再重复,她脸上的笑容一直没变,好像那个正在为我们准备早餐的妈妈。

在每一个清晨,不晓得卷发阿姨要在这个u型餐台前来来回回多少次。

02

爱送礼物的小食店大叔

日本有不少家庭式的小店,不隆重,但很温馨。

那是一家在京都街头的不起眼小店,老爸是跑堂、老妈是收银、儿子是厨师。店里总共四张桌子,进门的鞋柜上还有店主家的鞋子,果真是家庭式的。

店里可供选择的食物不多,我们点的都是店主大叔推荐的菜。每上一道,他都要来问问,味道如何?“哦一西(意为好吃)。”听到我们的回答,大叔眉开眼笑,从酒柜了拿出一瓶烧酒,给我们倒了一杯。

大叔说,这是他自己酿制的,不对外出售。抿了一小口,嗯,甜甜的梅子味。“哦一西。”我对着大叔竖起大拇指。这一次,大叔竟然变出了一根棒棒糖递给我,“这是女士福利哦。”

这顿饭,我们太高估自己的胃,大叔看我们剩下不少,一直问我们需要打包吗?我们有点不好意思,就说休息一下再吃,大叔又不得闲,拿来几张彩纸和一只千纸鹤,意思让我们折纸。

大概,大叔真的把我们当成自己客人,我们闲聊着,他也乐呵呵地听,事实上,他完全听不懂中文。

临走时候,这三口之家一起把我们送出门,大叔还塞了一张旅游地图给我。一直到我们上车,我望见他们还站在门口。

03

百年渔具店的八旬店主

日本的渔具很有名气,同行的小伙伴决定要带一根回去。

循着网上的地址,我们找了过去,这是一家在京都下京区的渔具店。门口招牌上写着,这家叫“永塚”的渔具店创业于明治四十五年。

推开木质移门进去,店主不在,小店面积不大,五六个平方,堆满了各种渔具,能下脚站的地儿,最多只能容下两三人。

过了一会,一位老人从柜台旁的一面布帘后走出来。水蓝色牛仔裤,搭配米白色针织上衣,满头白发,她就是店主。

小伙伴懂一些日语,这家渔具店有一百多年历史,她是第三代传人,“孩子们住在东京,我一个人守店。”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