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门户

“谈话机制”不失为一剂预防针

2016-12-15 09:11:05     来源:新浪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强音。对于县级而言,如何避免权力监督流于形式,如何让党员干部不犯错误、少走弯路?河北隆化县创新性地推出了“履职廉政谈话、任前廉政谈话、提醒谈话、函询谈话、诫勉谈话和关怀谈话”六种谈话机制,筑牢党员干部廉政防线。(12月14日新华网)

  打好“预防教育”针,让廉政警钟长鸣;布好整改排查网,让“咬耳扯袖”成常态;搭好“警戒帮教”桥,让问题党员重拾信心。毫无疑问,为避免权力监督流于形式,让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是少走弯路,通过六种谈话机制,对党员干部进行谈话提醒,的确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一种厚爱。

  “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小病不治,拖下去就有可能成为大病;小错不纠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铸成大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等到把“小苍蝇”养成“大老虎”再去算账,未免有“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之感,而那时所付出的代价也就会更大了。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是极极少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或许谈话提醒,让某些干部难免有一时的难堪。但必要的谈话提醒,不仅能避免对党的事业造成更大损失,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更大伤害,还可以挽救更多党员干部,以到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功效,从而确保党风政风的风清气正。

  允许犯错,要给改正错误的机会,但更要知道错误的症结所在。在历史典故中,蔡桓公因讳疾忌医,导致腠理之疾发展成不治之症,最终无药可医而死。同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监督部门、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对错误的抓早抓小,尤其是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能放松警惕,要有“严”字当头、防微杜渐的意识。

  当然,话又说回来,从严治党要筑牢党员干部廉政防线,光有“谈话机制”那是远远不够的。揆诸现实,一些贪腐者并非是没有得到组织的谈话和警示,并非不知道法律法规不可违,然而最终还是触碰党纪红线,抑或是突破法律底线,走上了作奸犯科的道路。

  所以,“谈话机制”固然好,但得真正将谈话提醒的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得通过不定期的明察暗访或是“回马枪”,来看谈话的功效和“疗效”是否有用;得加大对权力的约束力度,让党员干部时刻谨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而确保心中有责更有“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人尚能“三省吾身”。笔者相信,用好“谈话机制”,令领导干部常出汗、常警醒不失为一剂预防针,具有“祛病健身”之功效。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