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山桥:见证百年中国桥梁梦

2018-01-11 21:38: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它制造了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钢桥、第一台架桥机、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座悬索桥、第一座斜拉桥;

它先后制造了33座跨长江大桥、19座跨黄河大桥和12座跨海大桥,创下了众多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它负责制造了目前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大桥钢结构项目最大标段;

它把“中国制造”的桥梁,带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带到了“一带一路”沿线……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山桥),在它123年的历程中,不仅成为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历史见证者,也用自己独特的强国愿、工匠心,用中国桥梁人的勇气、自信和精诚,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百年梦想。

百年源流:

詹天佑与三百技工

今天山桥厂区内的詹天佑塑像

在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门口,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108字铭文,这是在山桥建厂108年时刻下的。铭文开首八个字:“百年源流,京奉京张。”

山桥人认为,这八个字,是当之无愧写给他们的。

京奉与京张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在这条铁路上,每一座桥梁与道岔都与山桥密不可分。铁路,是山桥的源。

2016年,山桥在科技楼门前立起了一座詹天佑的雕像。“天佑精神与中国百年桥梁梦、与山桥,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山桥总经理李慧成说。

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也是中国桥梁人的先驱。1881年起,詹天佑即以工程师身份,开始奉命修建京奉铁路。在沿线每一项路与桥的建设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然而,那个时候,这些桥梁,还不能称之为“中国制造”。

1891年,清政府在山海关设立了北洋官铁路局,开始修建古冶至山海关间铁路。一年后,在这条铁路之上开始架设滦河大铁桥。

为了建桥,北洋官铁路局在山海关城南董庄北侧设立了锻造铁工务用品工厂,工厂的生产形式以手工和半流动式作业为主,当时只能生产铁镐、垫板、道钉等铁路工务用品和简单的桥梁配件产品。

1894年,滦河大铁桥建成,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安装架设的钢梁桥。

大桥架起后,锻造铁工务用品工厂面临解散。时任北洋大臣、关东铁路督办的李鸿章上书朝廷,表达自己的态度:厂内三百技工“得之不易,如遣散实为可惜”。

在李鸿章的影响下,清政府最终留用了这批技工,并拨白银48万两,正式组建了当时的北洋官铁路局山海关造桥厂,这也是中国第一家铁路钢桥制造厂。

这也让山桥从创办伊始,就有着“国有”企业的特点。

1934年国民政府交通部编著的《交通史路政编》一书,详细记载了山桥建厂之初的情况:“工厂仅有厂长办公室两间,库房一所,工房仅有桥梁房、机器房、配机房、翻砂房、木样房、油漆房等共8所,全厂占地135亩,位置于山海关车站之西、铁路之南……”

20世纪初的山桥厂

就是在这家设备简陋的工厂,当詹天佑与三百技工相遇,中国人自己的现代梁桥梦想,才正式开启。

1896年春天,原本负责在关外修筑铁路的詹天佑,一度奉调从锦州到山海关来讨论创办铁路学堂,这也是清政府创办的第一所近代铁路专科学堂。在其后的京张铁路建设中,勘测设计及施工中的技术骨干,主要是这所学堂的毕业生。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建树颇多的铁路专家,也是山桥的中坚力量。

1905年,京张铁路动工修建,作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开始主持修建这座第一次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铁路。

京张铁路地势艰难,“中隔高山峻岭……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山桥得以大展身手。京张铁路全线的121座桥梁,均为山桥修造,后来铁路的部分道岔,也由山桥生产。

在这期间,詹天佑亲力亲为,与山桥工匠同甘共苦,为中国第一条自主建造铁路京张铁路、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钢桥京张铁路桥的诞生,洒下无数汗水。

时至今日,每逢山桥发展的关键时刻,詹天佑和他那一代中国桥梁人所代表的精神,仍会被山桥人提起。自立自强的天佑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他们的血脉。

2016年,就在詹天佑雕像在山桥科技楼前落成时,山桥人又开始了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的制造。岁月轮回,一个跨越百年、传承创新的故事,又在这同一片土地上再续新篇。

红色记忆:

家国情怀传承至今

山桥:见证百年中国桥梁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钢梁厂房

山桥厂区内的历史人物雕像,除了詹天佑,还有王尽美。

1922年8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来到山海关,以学徒工身份进入山桥。9月,他在这里建立了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0月,便领导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这次罢工中,山桥工人杨宝昆、刘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这段历史,是山桥最早的红色记忆。革命家王尽美,一直是山桥人眼中的“工友”。他从嘉兴红船上带来的红色基因,也由山桥第一代革命工人杨宝昆、刘武开始,传承至今。

这红色基因,就是山桥人心中的家国情怀。

百年前,本名王瑞俊的王尽美提及改名的原因,说是为了让中国、中国人民“尽善尽美”。这个理想,像种子一样被播撒在了山桥。山桥党务工作部部长刘洪利认为:“尽美精神和天佑精神一样,既是自立自强的工匠精神,又是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早已成为山桥人融入血脉的不懈追求。”

1955年,我国开始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在那个技术落后、资料匮乏的年代,山桥义不容辞地挑起这份重担。全厂职工将全部的智慧和汗水都倾注在了大桥的建设上,饭在工厂吃,觉在工厂睡。为了造桥,山桥第一批全国劳模、造桥工人赵连仲把家里长了几十年的老榆树锯断,做成木槌当工具。

靠着这些简陋的工装设备,山桥制造出了被外国专家认为“世界上质量最好,最牢固的桥梁”。

1961年,南京长江大桥修造在山桥开工,在苏联专家撤走的困境下,“建争气桥”成了山桥人的口号,打破了外国专家“中国人自己不能在长江造桥”的断言,山桥再次责无旁贷地扛起了重任。

在山桥历史上,有五座里程碑——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这五座长江大桥的修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见证了山桥实现中国桥梁之梦的艰难历程,也在中国的交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山桥至今已累计制造各种类型桥梁3100余座,先后制造了33座跨长江大桥、19座跨黄河大桥和12座跨海大桥,创下了众多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获得多项国优金奖和詹天佑大奖:江苏润扬长江大桥获得行业历史上质量评定最高分,香港昂船洲大桥被香港业界赞誉为世界翘楚……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公布,56岁的武汉长江大桥入选,成为武汉市“最年轻的”国保文物。如今,经历60多年岁月磨洗,武汉长江大桥巍然屹立如初,来自山桥的米字型桁架与菱格带副竖杆,使得巨大的钢梁变成了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出了一条坦途。

而这时,中国的桥梁工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山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不仅伫立于世界的东方,还作为国家名片,走向世界,为民族工业赢得新的赞誉。

走向世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山桥:见证百年中国桥梁梦

港珠澳桥址全景

在今天山桥宽阔的厂区里,有一片绿草地,是山桥的文化广场。

这里面展示的有,从1903年清政府时期建桥的铭牌,到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机器实物,再到香港昂船洲大桥巨大的钢桥样品,以及一条条钢轨上的道岔,它们都体现了百年山桥在桥梁、公路、铁道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历史。

山桥人难忘每一段造桥、修路的历史。这里,有太多的第一:1912年中国第一组铁路道岔,1955年中国第一台架桥机,1957年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1968年中国第一批地铁道岔,第一座悬索桥、第一座斜拉桥、第一座国内最大公共交通和城市轻轨两用拱桥……

如今,在这无数个第一中,又增添了一个让人难忘的“鸿篇巨制”——港珠澳大桥。

2012年,世界级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动工,山桥中标了大桥钢结构项目最大标段。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走向造桥强国的标志。

为了满足大桥12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山桥率先研发了钢箱梁板单元机器人智能焊接系统,它完全颠覆了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生产模式,这在国际上也是首次。中国桥梁制造质量标准被提升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也为桥梁钢结构制造行业提供了创新的样本。

港珠澳大桥完成了山桥的一个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让我们接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订单。”李慧成说。

2012年年底,山桥人通过艰苦的谈判,在纽约签订了美国纽约韦拉扎诺海峡大桥悬索跨的上层路面更换工程。

韦拉扎诺海峡大桥建成于1964年,是当时全世界最长的悬索桥,横跨纽约著名的韦拉扎诺海峡,连接史泰登岛与布鲁克林。如此注目的工程,由一家中国企业来制造更换桥面正交异型板单元钢结构,一开始引起了一些美国人的质疑。

山桥:见证百年中国桥梁梦

美国韦拉扎诺海峡大桥

然而山桥人用四年的时间,兑现了当初的承诺,通过了业主的验收,保质保量完成了五个批次的产品制造,得到了美国业主的充分肯定。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来自美国全国钢铁桥梁联盟的比尔·麦克兰尼表示:“中国人建造了很多种此类桥梁,因此他们更有发言权和优势。”

2014年,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山桥又中标了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钢桁梁生产制造项目。帕德玛大桥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也是百年山桥冲出国门、迈向世界后,单笔中标最大的海外项目,全桥达13万吨,帕德玛大桥被当地居民亲切称为“梦想之桥”。在这座“梦想之桥”的制造中,山桥的焊接机器人再次大显身手。

参与修造三座大桥,抒写了山桥走向世界、打造中国品牌的历程,也让中国桥梁人的梦想走向了世界。 (刘剑)

[相关]

“老物件”里的记忆

在山桥的厂区内,专门建有一座文化广场,展示着山桥自建厂至今的若干生产设备、铭牌及桥梁钢材料,有的既是当年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承载记忆的文物。通过它们,我们能更好梳理山桥的历史文脉。

铭牌

山桥:见证百年中国桥梁梦

山桥至今还保存着清朝末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若干块铭牌。这些铭牌是山桥的厂标,也是最早的“LOGO”,成为山桥品牌的标志性文物。

现在保存最早的是清朝末期山海关造桥厂铭牌,这块铭牌长41厘米、高26厘米、厚1.8厘米,系纯铁铸造,外形为八边形,上下铸有4条蛟龙,蜿蜒交错,栩栩如生,有很强的时代特点。一方面代表着路产的归属,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其“国企”特性。中央更是铸有“光绪贰拾九年”字样(1903年),说明这座桥梁的建造年代。中间右侧铸有“第”字,左侧铸有号码,代表桥梁在使用中的编号。上下边角各有一孔,用于铭牌与梁体的锚固。建造年代上方铸有“山海关”字样,下方铸有“造桥厂”字样,这是厂名。

民国初期的山海关造桥厂铭牌在尺寸、纹饰上与清末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中央改铸民国年号,而下方将原铸的“造桥厂”改为“铁工厂”字样,与厂志所记载的“1916-1928年原山海关造桥厂改称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工厂”内容,两相印证。

京奉战争结束后,民国中期山海关造桥厂铭牌除在整体延续了早期铭牌八边形外,左右边角加长改为圆角,各有一孔用于铭牌与梁体的锚固。中央铸有“山海关工厂制”字样,厂名上方铸有桥梁的型号及公历建造年代。在公历年号上方铸有一座钢梁桥图形,年号下方则铸有上方钢梁桥图形的镜像图形。

新中国成立后的铭牌,改为长31厘米、高23厘米、厚0.5厘米,系纯铁铸造,整体形状更像是一个装满的谷仓,内有一圈突起0.5厘米厚的内廓,起到装饰及保护铭牌信息的作用。铭牌中间正上方铸有时间和铁道部颁布的中国人民铁道路徽。整体图案代表机车正面,外圈“人”字形代表人民,“工”代表钢轨的横断面,进而代表铁道,整图意义表示人民铁道。铭牌左侧铸有桥梁载重、式样、净重、编号信息,右侧铸有桥梁跨度、全长、宽度、高度信息,一目了然。铭牌下方则铸有山海关桥梁工厂及制造时间。

型钢矫正机

山桥:见证百年中国桥梁梦

型钢矫正机1955年从苏联引进,是当时世界先进的机械设备,引进当年即为建造新中国第一座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进行型钢矫正,确保达到了生产大型铆接桥梁的工艺要求。该设备在山桥一直服役到20世纪90年代末。

车床

山桥:见证百年中国桥梁梦

两米铣边车床于1894年从英国购进,在公司钢结构生产历史上,为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国际知名大桥的钢板铣边做出重要贡献。这些设备与山桥同龄,在山桥服役至2013年底,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 中国 桥梁 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