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之下,以前不受重视“保险计划”也被盯上了。 随着中国太保推出的智能保险顾问——“阿尔法保险”的走红,披上“人工智能”外衣的“智能保险计划”一时成为业内和消费者共同期待的对象。 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保险计划”往往以营销员、保险经纪人根据家庭成员构成及身体状况、收入支出负债状况、家庭资产等做出家庭保险配置计划。营销员、保险经纪人的个人专业能力、个人绩效成为影响这份保障计划的干扰因素。 “智能保险计划”正如中国太保首席数字官杨晓灵所言,人工智能能够直接到达客户,相当于精算师直接跟客户交流,并且是没有利益驱动的。这是一个理性、科学的建议,而不是一个个体化的建议,个体能力有限,立场也不一样。 那么,如今的“智能保险计划”到底如何呢?界面新闻找了业内几款主流的“智能保险计划”工具进行对比: 目前业内的“智能保险计划”工具主要由三类主体推出:保险公司、保险销售公司和第三方服务平台。阿尔法保险是由保险公司中国太保推出,蚂蚁保险由第三方服务平台支付宝推出,快保DOSM是由第三方服务平台天津快保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智能保险则是由宜信博诚保险销售服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推出。 方案输出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及成员,一类是个人。中国太保的阿尔法保险输出对象是家庭,即针对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有保障方案,整体上还有家庭风险防御能力指数。这是阿尔法保险与其他工具的重要不同之处。 据杨晓灵介绍,家庭风险防御能力指数为中国太保原创。简单解释为:根据输入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状况,测算出风险抵御的指数到底有多大。这是个相对指标,即不同时间输入同样的数据结果可能不一样,背后依托的是阿尔法保险的深度学习能力。“通过这个运营指标我们会看用户的层次”。 其他三款工具输出的方案都是针对个人的。蚂蚁保险将个人风险结果分为三类,包括健康风险、财务风险、出行风险,会给出消费者每类风险水平和相应的保险方案;快保DOSM则有三类风险可以供消费者选择测试,包括重疾风险、意外风险、断流风险,选择之后输出相应的风险分析结果,包括应有保障额度及保障缺口;智能保险则直接给出个人的保险方案及保险产品组合推荐。 从输入数据的多少看,阿尔法保险需要回答基本信息、家庭结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社保福利、生活习惯6组问题,包括12个小问题;蚂蚁保险、快保DOSM需要回答8个小问题,智能保险则回答7个小问题。其中阿尔法保险和智能保险是不需要输入姓名的,保护隐私上更方便,快保DOSM上输入的姓名可为非真实姓名,而蚂蚁保险通过支付宝早已获得了消费者的姓名、年龄。 获取方式上看,蚂蚁保险通过支付宝-保险服务栏目进入,快保DOSM则通过快保APP注册认证(需要身份证信息)后才能使用,智能保险通过同名微信公众号进入,阿尔法保险目前是通过朋友圈分享的H5使用。杨晓灵表示:“我们现在考虑要做各种平台接口,做小程序,把它放在各种地方,用起来方便‘’。 最后,由于推出这些工具的主体都带有保险销售性质,所以不得不谈到这款工具的保险销售功能。这四款工具里没有保险销售端口的是快保DOSM,其余三款产品都有销售意识。阿尔法保险是三款里销售迹象最弱的,隐藏在报告界面下方的彩蛋栏目,消费者可以选择留下电话号码咨询专属保险顾问。 蚂蚁保险则在报告页的末尾有“智小保”按钮,消费者点击进入之后会有相应保险知识简单介绍,并根据个人免赔、保障期限等偏好推荐相应保险产品。智能保险是销售属性最强的工具,报告生成时便配有保险产品组合推荐方案,并且可以进一步点击直接投保。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用同样的数据亲测了四款工具,输出的结果有所差异。 四款工具测试的结果比较来看,重疾险方面,快保DOSM给出的保障计划额度最高,蚂蚁保险次之,随后是阿尔法保险和智能保险;意外险则阿尔法保险给出的理想保额最高,其次是快保DOSM。这说明目前行业“智能保险计划”工具采用的模型和数据库都不太一样,输出的结果差异也很大。这些工具目前对消费者有知识教育和参考作用,实际选购保险还需要有专业保险人士指导为宜。 杨晓灵表示,目前的阿尔法保险1.0还比较稚嫩,目前团队已开始着手进行“阿尔法保险2.0”的迭代工作。主要的迭代方向如下:操控界面需要更加流畅便捷;算法的迭代,精算模型进一步准确以及从目前的理想保险计划进化到未来2.0版本的实战保险计划;应用场景上,希望“阿尔法保险”能够成为保险业的保障顾问“百晓生”;平台接口上可能会考虑用小程序等作为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