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文旅先导助推珠峰小镇“出圈”

2021-10-18 09:48:11 来源:文汇报

记者 沈竹士

珠峰脚下的“登山者之家”日前正式揭牌,上海援藏的重点项目定日县扎西宗乡珠峰小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以来,陶文渊埋首于珠峰小镇建设工作,现在,他终于可以回头审视自己助力完成的这项工作。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导入这里,将有效提振当地经济发展的能级。能成为珠峰小镇的建设者和见证人,陶文渊感到非常自豪。

提升游客在珠峰脚下的旅游体验

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提出“文旅先导”,经过充分调研,结合定日县委提出的发展思路,落实的重点之一是系统科学地建设珠峰小镇,以打造“环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圈”为核心地标。

扎西宗乡,距珠峰大本营不过数十公里,是通往珠峰、洛子峰和“世界十大景观”之一的珠峰东坡-嘎玛沟等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资源优势极为突出。每年,有众多的旅游观光、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人员经过。尽管如此,珠峰脚下的这片土地却始终未能“出圈”。旅游基础设施不全,体验度不高,留不住人,也就难以带动经济发展。

珠峰天气多变。特别是在雨季,如果遇上阴雨天气,游客可能错过“珠峰女神”。他们只能无奈离开。而从定日县城到扎西宗乡,要跨越海拔5200多米的山口,还要经受“珠峰108道拐”的考验——全是一百八十度的回头弯。往返路途艰难,耗费成本。

如果在珠峰脚下提供现代化的设施和住宿条件,普通游客就可以在此停留一段时间,直到天气转好再向珠峰进发。珠峰小镇的建设初衷就是如此。小镇设有知名品牌酒店、房车营地、文化休闲空间,全面提升文旅配套设施。珠峰攀登者手印墙、登山用品展示橱窗、直播间、公开演讲分享会为游客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打卡点。

此外,新建的制氧站和乡卫生院提升了服务保障能力。游客如遇急症,相比原本只能远赴县人民医院就医,将节约一个半小时的宝贵时间。

将上海垃圾分类经验带上高原

随着珠峰小镇建设的推进,定日县越来越热闹。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座谈会、中国登山协会高海拔登山训练基地相继落户。不过,人流多了,也有烦恼。

陶文渊告诉记者,扎西宗乡本来有7500多名农牧民定居,珠峰的游客数量也不断攀升,已经突破每年12万人,这都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造成了城镇脏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因此,他特别强调,珠峰小镇的新建项目中,包含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中心及污水处理厂等设施。

以往,去珠峰大本营的路上缺少垃圾箱和厕所。援藏干部从厕所布点和垃圾箱的设计方案等细微处入手,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要将珠峰小镇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陶文渊是松江区泖港镇的干部,在过去几年中,泖港镇经历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湿垃圾回收处理的进程,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将垃圾分类的做法引入定日县。

让珠峰小镇成为特色产业载体

在珠峰脚下聚拢人气,最终目的是为了当地群众的民生福祉。游客汇集于此,将带动高原农牧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扎西宗乡托桑林村47岁的村民格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从小编织邦典,一种用于搭配藏装的毛织围裙,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桑织的邦典色彩搭配讲究,质量又好,在乡里广受欢迎,一条邦典能卖300到500元。她说:“我特别喜欢织邦典,每次织邦典的时候都会开心地唱歌。将来在珠峰小镇也可以卖邦典,客人一定会更多。”

援藏的经历让陶文渊对这些农牧民的生计手艺很熟悉。他找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相关专业团队合作,帮助定日县的手工业者开发特色农产品、文创旅游纪念品的包装。邀请专家来定日开发特色产品,培训网络直播,并尝试在电商平台上直播销售,将这些产品推向上海市场。

人物小传

陶文渊,男,1975年2月生,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援藏任日喀则市定日县委常委、副县长。

关键词: 文旅 先导 助推 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