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满怀信心、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2015年下半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的关键时刻,7月27日,国家环保部正式通报了2015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通报结果表明:我市上半年成功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倒排前十”行列。这是继2013年以来,我市举全市之力,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部署要求,站位大局、拼搏奋斗,用党政同责、专家引路、全民参与众志成城取得的首个目标战果。
数据显示,我市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好转。今年上半年,市区达标天数为82天,达标率为45.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天,提高了7.7个百分点。PM10、PM2.5、SO2、NO2、CO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93%、23.81%、34.09%、19.61%、24.32%。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51,与去年同期(9.42)相比下降了20.28%。
空气质量的持续好转,表明近年来我市治污减霾工作初见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坚持党政同责、主官亲力亲为,将治霾压力传导到基层,实现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空气污染的精准防治,用铁腕呵护了廊坊的蓝天白云。
抓主抓重 铁腕治理换回蓝天白云
守住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这是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更是全市人民内心的殷切期盼。
对此,我市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退出前十”目标,今年先后制定下发了《廊坊市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十条》、《廊坊市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攻坚行动方案》两个刚性文件,明确了控制燃煤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并召开全市大会对“退出前十”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
为了打赢“治污减霾”这一仗,针对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全市紧紧锁住控制燃煤、扬尘、机动车、烟气、工业污染等关键环节,制定了13项硬性措施,逐项制定详细方案,明确责任单位,限时完成,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为了从源头控制燃煤烟尘污染,我市加大了燃煤锅炉的治理力度。今年上半年,已淘汰市、县两级建成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229台、369.1蒸吨;在工业企业集中区,推广高效煤粉锅炉项目,淘汰工业燃煤锅炉564台、1100多蒸吨,削减燃煤约70万吨。对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按照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提标改造66台、2415蒸吨。
与此同时,坚持把散煤替代作为控制燃煤污染的关键。以市城区周边为核心,全市拟推广15万户、型煤40万吨,并配套建成了7家型煤厂,年产能93.5万吨。在销售网络建设上,筛选确定了21家承接清洁燃煤经销企业和4个铁路卸煤站场,基本形成了包含500个经销网点的三级配送销售网络。开展煤炭市场大检查活动,严厉打击销售劣质煤行为,大力宣传使用优质煤的政策,营造推广使用的浓厚氛围。
机动车尾气和露天烧烤也是加重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上半年,我市已经制定市主城区外埠重型卡车绕行具体措施,加快打通市城区的大外环,缓解市城区部分路段的通行压力。坚决落实全市黄标车和老旧车的淘汰政策,共淘汰黄标车5207台,剩余7464台将在年底前全部淘汰。截至6月底,市环保局联合各级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检查2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2650人次、车辆890台次,累计关停违规烧烤经营单位360家次,并督促室内烧烤经营单位尽快安装烧烤型油烟净化装置。
党政同责 将治霾压力传导到“末梢神经”
在“退出前十”攻坚战中,我市严格实行空气质量改善“双控”目标。一方面,要求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20%以上,坚决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倒排前十”;另一方面,要求PM2.5年均浓度降至80微克/立方米以下,下降20%以上。各县(市)每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率要不低于市城区下降幅度。
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在省内也是极少见的。可以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都已经非常明确,关键还是如何将治霾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将“双控”目标严格落实到位。
如今,我市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中,不是简单开会、调研,也不是单纯下发文件,而是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调度和主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队亲自解决一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