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全球独家】河北农业大学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扎根宁晋十九年 青春无悔绽芳华

2023-03-08 13:42: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日前,河北农业大学“垄上行粮食产业研究院”揭牌。图为彭正萍教授在垄上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给大家介绍智慧农业、节水灌溉、高效生产等发展情况。通讯员李羽摄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邢云 通讯员胡盼玲)春风和煦,在河北省第一产粮大县——宁晋,农田里的麦苗已经返青。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正在实验田里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春管。据了解,这支团队在宁晋从事农业科研已是第19年头。19年来,他们甘愿做一粒扎根泥土的种子,不仅深入开展多项理论研究,还积极推广一批研究成果,为当地乃至河北省的乡村振兴作出了奉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北省宁晋县拥有耕地114.6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北省产粮第一大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90万亩左右。农业连年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2004年,彭正萍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便选择来到宁晋开展科研工作。她说,宁晋有很好的农业基础,而且各级政府和很多农户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让人倍感温暖,现在她把宁晋视为第二故乡。

彭正萍教授深入田间,观察玉米长势。(资料图)

“土地是农民的“宝贝”,增收自然是愿意的,可要是说搞实验,有人肯定会犯嘀咕。”初来乍到的彭正萍,在和一些农户做政策宣讲时经常碰壁。即便是同意做实验田,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采取不施肥或少施肥时,农民一看到庄稼叶子有点变黄,就偷偷追施肥料,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实验落地。

彭正萍和学生们只好一次次地找到农户,推心置腹地和农户谈,深入浅出地和农户讲解技术,终于赢得农户的一致认可。第一年,实验田收获后,除去成本,并没有因为施肥少而降低收成,相反,因为降低了生产成本,效益明显增加了。

此外,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总结推出的翻耕技术,在推广之初也曾遭到冷遇。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宣讲,一部分村民才接受建议。当年因为气候原因,一些玉米出现倒伏,而落实翻耕技术的农田均无倒伏现象。一次次实践,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心服口服。

彭正萍教授讲解农田管理技术要领。

“老百姓围着我们说,彭老师把实验放在我们家地里吧,我保证按照标准一步也不错。那个时候啊,心里真是比得到什么也高兴。”彭正萍说。

从最初与农户协作种植20多亩家庭式实验田,到百亩规模化实验田,再到万亩技术推广示范田,19年来,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完成了8大类16项科学试验和示范,被宁晋县政府授予“宁晋县荣誉公民”。同时,彭正萍教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0多项,制定地方技术标准5项。

多年来,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走遍了宁晋各个村庄,和父老乡亲“打成一片”,白木村垄上行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大陆村镇飞耀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北及桥村种植大户、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经常邀请彭正萍教授等人进行专业指导。

面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烈日干农活,彭正萍身体力行。每到麦收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整个团队分工默契,女学生分组下地装麦入袋,男学生们扎绳、称重,研究分析相关数据,没有一个人怕苦叫累。

“我带的37个毕业生,有36个是从宁晋走出去的。”彭正萍说,宁晋不仅是提升农业科研水平的地方,还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彭正萍教授指导学生进行田间实践。

一花引来百花香。这些年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也时常应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的邀请到宁晋开展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经过团队牵线搭桥,河北农业大学还与宁晋县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下属现代农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河北农业大学“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在河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下,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开展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为联结方式的农户+村级组织+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四位一体”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土地入股托管服务35000余亩,既保障了农户收益,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前不久,河北农业大学“垄上行粮食产业研究院”在宁晋揭牌,此举将为该县粮食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产业兴。得益于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的技术支持,宁晋县小麦、玉米攻关田每年都有新突破。2022年,宁晋粮食收获总面积189.05万亩,连续3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亿斤以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