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谭发馨 通讯员 邓含奇 郭荣榕
“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一窗受理,不用再跑好几个部门办理,为我们省了许多时间和麻烦。”7月19日,州城市民董启芳在“个转企”“绿色通道”领到新营业执照,实现由个体工商户向有限责任公司的升级。
“我们的经营业务扩大了,需要从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原以为拿营业执照要跑好多地方,等好多天,没想到在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一下子就办好了。”董启芳说。
(相关资料图)
这是恩施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行“一窗通办”改革的一个缩影。
2月14日,在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努力下,全州首个从事食品加工小作坊个体户经营者变更业务办结。当日中午11点,从事“马者苞谷粑粑”食品加工的崔湘燕拿到营业执照与许可证。
“马者苞谷粑粑”是崔湘燕公公一手打造起来的食品品牌,经营者一直是老人的名字。现在老人年事已高,家人商量由崔湘燕将“马者苞谷粑粑”经营的担子接过来。
据了解,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实施前,营业执照是不能直接变更经营者的,只能先注销,再重新申请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及许可证重新办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到崔湘燕的经营。
“考虑到崔湘燕的实际情况,结合‘一窗通办’‘局所通办’等改革措施,我们成功将‘马者苞谷粑粑’经营者进行了合法有效的变更。”恩施市市场监管局小渡船监管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全州首套通过“证照联办”方式直接变更经营者的证照。
“马者苞谷粑粑”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一窗通办”改革后,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提升复杂业务办理能力,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一窗通办”改革,推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政务服务模式,审批流程做“减法”,优化服务做“加法”,实现“一门通办、一窗办理”,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记者在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看到,经过改造后的办事窗口更宽敞了,大厅设置多个窗口,办事群众在工作人员帮助和引导下,有序排号办理业务。
“一窗通办”改革前,服务大厅设人社、医保、市场监管三个专窗和一个综合窗口,各窗口间业务办理量不平衡。常常是市场监管窗口排长队,因人力不足只能限号,人社、医保只在每年年初和年中缴费标准确定后出现业务高峰,办事效率并不高。改革后,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大厅窗口全部改为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办事群众“进一扇门、取一个号”。将业务量平均分配给每个窗口,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加强全科业务培训,原业务专窗工作人员利用午休时间相互学习,综窗工作人员个个成为业务能手。
据统计,市场监管业务中,设立变更营业执照办理量达1863件,食药许可办理量780件,总咨询量(包括电话咨询、上门咨询)5000余件。
异地办理人社、医保也逐渐程序流畅、便民便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工作人员指导代替办理。
“异地转诊业务只要提供入院日期和相关信息就可以电话远程办理。”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双说。
退休前张某工作生活在新塘乡,退休后常住小渡船街道办事处辖区,因年老面容变化无法进行养老保险资格年审面部识别。“一窗通办”改革前,类似特殊资格认证需回户籍所在地办理。改革后,张某在小渡船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实现异地办理。
政务服务窗口,是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群众的第一线,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节点。恩施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以构建流程更优、效率更快、服务更暖的“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为出发点,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破解难题,赢得企业、群众满意夸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