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希望 收获芬芳
——记隆回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沛宇
“爸,爸……”在肖沛宇持续一年的语言康复训练下,这几天,一位脑瘫孩子说出了“爸爸”的音节,家长喜极而泣,对肖沛宇感激万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肖沛宇是隆回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11年来,她坚持用心了解、细心呵护、耐心引导,努力让每个残障孩子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用坚守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
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不容易。面对生活自理能力差,口水长流、哭闹不止,上课想走就走,想躺就躺,甚至有严重暴力倾向的学生时,肖沛宇没有退缩、没有不耐烦,而是小步子、多循环,用无数次重复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正确表达需求。
11年来,肖沛宇把慈母般的爱融入工作之中,给脑瘫手痉挛的孩子喂饭,带生病的孩子去看医生,对有心事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他们更换大小便弄脏的衣物。面对有打、砸、咬等严重暴力行为的孤独症、多动症孩子,她没有放任不管,而是通过记录和观察,运用行为矫正改善问题行为,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表达情绪和需求。一个个温暖贴心之举,像一缕缕阳光照进特殊孩子的心里,也更激发了他们健康成长的信心。
培智教学对象个体差异大,进步缓慢,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平和的心态。在教育教学中,肖沛宇从每个特殊孩子的障碍特点、特殊需要、兴趣出发,以人为本,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感,找到学习的自信,从而一步步成长。
鸣鸣(化名)中度智力障碍,敏感内向,触觉敏感,手上长长的黑指甲不让人碰。肖沛宇没有批评他“不讲卫生”,而是理解残障特点,耐心开导,每天给他进行触觉训练,利用系统脱敏法帮他消除恐惧,将黑指甲剪掉,用拥抱肯定了他的勇敢。经过不断正面教育,及时强化积极行为,现在的鸣鸣上课会积极举手,下课常常会去她办公室问好,性格逐渐开朗,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双休日和节假日,肖沛宇积极开展“送教上门”,为重症残障孩子送去教育和温暖。曾经认为患有孤独症的孙子已经“无可救药”的奶奶,看到孙子的精细动作潜能被挖掘,经训练后能独立搭建复杂乐高模型时,满含热泪地拉着肖沛宇的手拉家常、表谢意。
不少孩子家庭困难,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更是疏于照管。每到换季,肖沛宇就发动朋友为困难家庭的孩子捐赠衣物和生活用品。近3年来,捐赠衣物达2600余件。
播种希望,收获芬芳。11年来,肖沛宇出色的特教工作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同事的一致好评,先后被授予“省特殊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邵阳好人”“邵阳特教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肖沛宇说:“能够帮助无法生活自理的孩子成长为有尊严、有自信,并且能够自食其力的人,是一种更幸福的成就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