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的最新报道,我国知名电动车企业比亚迪前段时间一直在和印度当地一家名叫Megha的企业洽谈,准备投资10亿美元在印度建厂生产电动车和动力电池。比亚迪负责出技术,Megha负责出资金,届时每年或生产1万到1.5万辆电动汽车。
消息一出,不少业内人士为比亚迪捏了一把冷汗。
(相关资料图)
印度在世界各大企业的风评一向不好,被称为跨国公司的“坟场”,之前微软、沃尔玛、OPPO、小米、三星等品牌,都因为在印度建厂,被印度狠狠宰了一刀。
逃税、假账、违反外汇管理法等话术,是印度方面坑害跨国企业资金的惯用套路。
为此,有人还编了一句顺口溜:印度赚钱印度花(罚),一份别想带回家。
一个劣迹斑斑,套路满满的印度,就像是一个大坑,比亚迪这边准备往里跳,自然不免让人捏把冷汗。
就在不少人为比亚迪惴惴不安时,没想到印度竟然率先拒绝了比亚迪的投资。
这样的结果可真让大家没想到,是印度又换套路了,还是他们看不上比亚迪?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内的兴起,我国自主研发品牌比亚迪可谓出尽了风头,旗下各种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销量直接突破55万辆,斩获全球电动车销售龙头老大的桂冠。
55万辆什么概念呢?
韩国的现代、起亚,日本的日产,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昔日油车王者品牌,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销售量也不过三四万辆。
此时此刻郭德纲相声中的一句尤其应景:
“不是我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
比亚迪的发展势头之猛,全球有目共睹,对印度这个跨国公司“坟场”来说,这可是一块大肥肉,为什么印度要拒之门外呢?
其实,印度这么做完全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
当时比亚迪和Megha企业谈合作的时候,按照规定,印度官员也必须在场。
本来听到比亚迪要投资建厂,印度政府是非常高兴的。可听到比亚迪只打算出技术,印度不干了。
比亚迪可不傻,小米、富士康,这些都是前车之鉴,跟印度人做生意,可得多留几个心眼。
所以比亚迪才想低成本以合资的方式在印度建厂,资金主要是印度企业Megha负责,比亚迪只负责核心技术。
之所以有这样的部署安排,是因为印度政府劣迹斑斑,比亚迪当然知道自己一旦在印度投资大量资金,下场必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面对肯定会出现的结局,比亚迪怎么才能避免被人宰割,同时还把钱赚了呢?
轻资产投入,也就是比亚迪提出的他负责技术,Megha负责资金的方案。
这样就算印度政府到时候故技重施,要冻结资金或者大额罚款,那也不会伤害到比亚迪太多,因为大部分的资金都是印度本地企业Megha在负责。
特别是以后印度政府想要拿捏比亚迪,比亚迪也不用担心,毕竟就这一点经济投资,真的发展不顺畅的话,随时就能撤离。
反而是投入大量资金,特别容易受到印度政府掣肘。
按照印度政府以往的尿性,一旦比亚迪大额投资,他们肯定会找各种名目罚款、使绊子。
所以比亚迪才会做出只投资10亿建厂,然后不出钱只出技术的方法,就是针对印度政府的无赖行为,想出的一个方案。
结果印度政府一看,这样可不行。
印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非常滞后,时至今日,都无法独立造出一台电动巴士,需要完全依赖进口。
如果说以前的印度仅仅想要的是跨国公司的钱,那么他们现在想要的是钱和产业链。
他们的野心之大,已经让他们十分膨胀,嘴脸也变得愈发卑劣、丑恶。
所以比亚迪在和Megha进行洽谈时,双方都十分满意这个方案,唯独印度官员跳出来反对,他要求比亚迪不仅要出钱,还要出技术。
印度就差把自己想要吃下比亚迪,连钱带技术一起偷走的计划写在脸上了,比亚迪当然不同意。
于是印度政府便对外宣称,比亚迪在印度的投资涉及“安全问题”,现有的招商规则也不允许外国企业进行这类投资。
事实上,早在汽车洽谈之前,比亚迪就已经有两款车打入印度市场,还有一家工厂,主要通过SKD的方式进行组装。
简单来说,比亚迪只是在印度建了组装厂,最核心的部分还是要从国内进口。
印度能够狮子大开口,其背后则是印度极低的电车渗透率和庞大潜在消费群体,如果真的能够进军印度,那么将给企业带来巨大营收。
换而言之,比亚迪和特斯拉都紧紧盯着印度市场,谁能先进入也就意味着谁以后更强大。
印度深知他们国家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不管谁投资,其实对印度都是利大于弊。
印度拒绝比亚迪背后的真实想法很可能是想先拒绝,再谈条件,因为比亚迪的野心很大,这一点有目共睹,印度正是想利用比亚迪的野心,故意让比亚迪觉得,如果比亚迪不向印度妥协,那么印度市场就会向特斯拉倾斜。
当然,同样的手段也会用在特斯拉身上。
到时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管谁在印度投资建厂,印度都能利用各种法律漏洞,狠狠敲诈一笔,然后再把对方车企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抢走。
但印度没想到,这一次,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印度市场潜力大,但印度政府也是真黑,这块蛋糕就像是捕鼠器上的美食,看着诱人,实际对方却想要你的命。
比亚迪索性不再执着于印度市场,自然不愿意受到印度政府的掣肘,反而在越南建零部件工厂,在泰国建整车厂。
虽然放弃了印度,却得到了整个东南亚的市场,这何尝不是一个良策?
现在,傻眼的就只剩下印度了。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参考资料:[1] 澎湃新闻《印度拒绝比亚迪10亿美元投资,背后是更大的野心》2023-07-24[2] 财联社《印媒:印度监管部门以“投资安全”为由拒绝比亚迪10亿美元合资建厂》2023-07-2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