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廊坊力促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2016-03-08 09:54:29     来源:廊坊新闻网
  廊坊新闻网讯(通讯员宁鹏飞何云霞)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廊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招。截至2015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3262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6.5%;科技小巨人企业171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46%。
 
  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据廊坊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生力军。推动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科技小巨人企业从2013年的59家增加到2015年的171家。工业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例从5%提高到15%以上,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提高到51%。带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3年的1211家增加到2015年的3262家,增加了169%,占全市企业总数的比重由2013年2.1%提高到6.5%。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3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44%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拉长了产业链条,扩大了产业规模,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增强了创新创业活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以上,现拥有有效专利4400多件,占全市企业专利拥有量45%,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开发出OLED有机发光材料、高精度导航仪、地下自动导向钻杆等一批行业尖端新产品,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扩大就业和提高收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口的20.5%,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超过全市平均工资的18%。提升了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比重达98%,航天振邦、精雕机床、英博电器、鑫佳机电、高山电子等一大批民营小巨人企业成为带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力量。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我市确立了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实施政策聚焦、工作聚力、服务聚心、筑巢聚才、宣传聚势。在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我市主要做好“四抓”,做到真重视、真考核、真服务、真见效。
 
  抓机制,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推动体系。在组织领导机制上,成立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全市联系会议制度。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在协调推动机制上,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抓紧抓好。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主动靠前,提供优质服务。在考核奖励机制上,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对县(市、区)和廊坊开发区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加强平时考核,健全年度考核。实行月督导、季调度、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对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表现优秀的县(市、区)以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在全市形成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工作合力。
 
  抓政策,形成了完善的支撑促进体系。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八条措施》、《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六条措施》、《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意见》等13项鼓励创新创业、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奖励20万元,对列入省重点支持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奖励10万元。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发明成果的,给予100万元奖励。支持科技成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或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并在廊坊域内转化的,给予其对财政贡献率的1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各类科技人员兼职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非职务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包括科技成果在内的无形资产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认定的市级以上众创空间,依据其免费开放面积给予10-50万元一次性补助,并根据年度服务绩效,每年给予不超过20万元补贴。
 
  抓平台,搭建了一批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载体。提升园区平台。实施科技园区壮大工程,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内聚集了企业近5696家,主营业务收入达1668亿元。扩大企业研发平台。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自建、域外引进、产学研联合共建等方式,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全市企业技术研发机构达到232家。打造京廊协同创新平台。建立了清华大学(固安)重大成果转化基地、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等12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和重点院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400多家京津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我市。构筑服务增值的孵化平台。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20家,其中省级以上11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各级各类孵化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与柒壹资本、华能信托、长城基金等10余家投资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孵企业和创新团队1000家。此外,积极推进域外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其中华夏幸福基业在北京、上海、深圳、硅谷、首尔、特拉维夫、柏林等地建立起7个域外实体孵化器,总面积25200平方米,搭载太库创新孵化培育体系,已有167家入驻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达6.4亿元,估值150亿元。宏泰集团在北京和深圳设立了“泰智会”众创空间,先后承办了中国电子信息创新创业高峰认坛、2016中国国际电子信息创客大赛等重大活动。建立功能完备的科技金融平台。市、县两级财政主导,设立17亿元10支科技金融专项基金;与省风险投资集团合作,争取科技部支持,建立2亿元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成为“河北省科技引导基金试点城市”。与河北银行、廊坊银行、工商银行、北京银行等10多家银行,中关村创投、河北风投、天津泰达投资等7家投资机构,财达证券、国兴担保等20多家投融资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科技支行,推出了“科保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两年来,共为3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抓服务,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改革商事服务,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深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涉及企业创新发展的事项,实施三证合一、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中注册等改革措施,以政府的减法做市场的加法。建设了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10个科技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高效率服务。政策解读服务,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家、省、市支持企业创新的133项政策,编辑整理政策汇编手册,发放到各级政府部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方便企业了解和利用好相关政策。入企帮扶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征集1200多家企业、1500多条问题和建议,分解到45个政府部门和20多家金融机构,实行对口帮扶。目前,1400多条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开展培训服务,开办“众创讲坛”,以“创新创业篇”、“融资融券篇”、“知识产权运营篇”、“互联网+营销篇”等为主题,举办培训会、座谈会、项目路演,组织政企对接、银企对接、校企对接、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导师行、创新成果展洽会等活动,为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