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当前视点!【歇后语故事3】《 纸上谈兵——不知变通》(解析、典故)

2023-05-29 17:53:11 来源:北京市教育学会朗诵研究分会

歇后语

歇后语始于唐代,

是古人创造的一种短小、形象、风趣的语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时代更迭,歇后语这种汉语言艺术也历久弥新。

即日起,让我们每天认识一个歇后语,

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今日歇后语

【歇后语】

纸上谈兵——不知变通

【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bù zhībiàntōng

【释义】

纸上谈兵,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出处】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武剑青《流星》:“罢罢罢,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也作“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近义词】

坐而论道、夸夸其谈、言之无物、抱令守律

【反义词】

言之有物、身体力行、脚踏实地

【用法】

贬义词,作谓语、宾语、定语

【古今运用】

这次考试没考好也没关系,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点,赶紧采取办法弥补,争取期末考出个好成绩,这就是古语说的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歇后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还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就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就连他的父亲也争辩不过他。因此,他非常骄傲,并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替他担忧,认为他所讲的东西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若不用他为将便罢、若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危险,甚至导致灭国。”

果然,在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虽然年纪很高,但是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对自己不利,就实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之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被尽数歼灭,他自己也身中数箭身亡。

更多精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