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过一些中国园林的人会发现 总是离不开各种假山和大大小小的湖泊。 为什么中国园林中有很多假山和湖泊? 这是因为中国古典园林是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 假山的建造、湖泊的开凿,都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也由此形成。 花园传统上设有假山和湖泊。
假山最初是作为神仙居所的象征出现在园林中的。 这个概念起源于传统的炼金术,在后来的道教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园林造假山的历史始于秦汉,盛于唐宋。 北宋末年,信奉道教的宋徽宗赵佶在大内修建艮岳,将其道教神仙居所的象征意义发挥到极致。 艮岳全用江南太湖石筑成,满山盛雄黄、炉甘石。 炉甘石的作用是产生云雾,模拟仙境中云雾缭绕的想象景象。
中国早期古典园林中的湖面,也源于宗教。 据《山海经》记载,东海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都是著名的世外仙境。 西汉最重要的宫殿建章宫,为仿东海和仙山,开凿了一个大型人工湖太液池。 湖中有三座人工岛,象征东海三座仙山。 “潭中三山”后来成为皇家园林水体设计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除了对仙境的向往,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山水的欣赏,也是园中有假山、湖泊的原因之一。 随着崇尚自然观念的发展,人们从早期热衷于建造具有象征意义的仙居,逐渐演变为模拟自然景观。 虽然目的变了,但从营造园林景观的角度看,假山、水流依然存在。
假山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 既能分割景观,又能营造园内宁静的气氛,为降温、隔绝尘埃提供有利条件。 高大的假山往往可以俯瞰山上的花园或花园。外面的风景。 假山中有常设洞窟,洞窟也是园内各景点之间的秘密联系通道。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一般为土石结合。 较小的假山多用石头砌成,而大的假山则主要用土砌成,并饰以石块。 明代以后,叠石堆山的名匠张南阳,其杰作上海豫园假山成为今日豫园的核心景点之一。
湖面是园林水系的一部分。 水系以湖面为中心,通过水面在园内形成广阔的空间,给人以清澈、宁静、清爽之感,构成园内的主要景观。 在此基础上,又辅以溪流、水谷、飞瀑,与其他景点形成断断续续的联系。 还可以在较大的中心湖上进行泛舟活动,欣赏更多的园林景观。
其实,中国园林除了假山、湖泊外,一般还有厅、堂、阁、亭、楼、亭、台、亭、舟、亭、廊等建筑。 花草树木共同构成景观的一部分,起到点缀景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