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部门相关文件上显示,山西晋城市陵川县、阳城县11家生产二硫化碳的企业,生产规模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而且, 11家企业采用的,都是间歇式焦炭法生产二硫化碳,污染严重,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公开的网页上,2013年出台的第19号公告《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明确指出,本准入条件实施起两年内,淘汰以焦炭为原料的间歇焦炭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最迟要在2015年5月1日彻底淘汰。 随后,国家环保部公布了山西省晋城市11家生产二硫化碳淘汰企业的名单,并要求山西省环保厅督促地方根据相关部门鉴定结果,组织实施淘汰工作,并特意注明晋城市11家生产二硫化碳淘汰企业2015年5月16日已经处于停产的字样。 但就在2015年5月16日这一天,声称已经停产的山西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并没有停止生产。这天早晨6点27分,瑞兴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了二硫化碳泄露造成的特大伤亡事故,事故的原因是因为工人在冷却池中的冷凝管进行作业时,检修人员吸入泄露的硫化氢致一人死亡,而后续盲目的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这次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38万元。 2015年8月12日,就在山西晋城瑞兴事故后的第三个月,工信部推荐了五位专家去晋城考察,原化工部高级工程师张晓钟担任组长。这次考察,年过花甲的老专家用了“触目惊心”四个字。 张晓钟: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一个是它那个反应甄是间断的,它间断加料不停地打开,排出的二氧化硫 硫化氢是很厉害的。另外关键设备应该有自动控制,他们没有,都是手动。 在那次考察中,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5人专家组用了两天的时间,针对山西省晋城市二硫化碳生产企业,依旧采用落后的间歇式焦炭法作业,当即给出了立即淘汰的结论。 国家两个主管部委、省级、市级环保主管部门、5名国家级专家、一个全国性行业协会,虽然多次禁令,多次关停通告,但丝毫阻止不了晋城市二硫化碳非法违规企业的生产。文件一下发,督察组一来,这些企业就摆出了停产的样子,督察组一走,企业的生产依旧我行我素,在采访中,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无奈之下,给记者提供的一组他们在今年5月拍摄的一段视频。 这段视频拍摄于2016年5月2日,化工专家告诉记者,这是本应淘汰的晋城市大宏实业有限公司陵川化工分公司,每隔八小时一次的反应炉加焦作业过程,每台炉每次加焦的时间长达1小时。视频中所看到的大火正在燃烧的是二硫化碳和硫化氢。燃烧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低空无组织排放。大宏实业的规模是每年1.2万吨,反应炉有80台,每台炉每天作业3次。通过跟踪拍摄,大宏实业每天像这样的无组织排放就要高达240次。 记者逐一对晋城市11家被环保部通报的企业的实地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11月20日,除瑞兴化工死亡8人停产外,其它十家早已过了淘汰期限的企业,目前仍有五家在开工生产。并且企业残留的污染固体废物,根本就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如此肆无忌惮的排污,山西晋城市的环保部门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在2016年8月25日,山西省晋城市环保局的官方网站给出了这样的回复:第一、我市具备生产能力的二硫化碳企业7家,阳城县4家,陵川县3家,目前全部处于停产整改中。第二、对早在2015年5月1日就该淘汰的企业做出了这样的表述:马坡青青化工厂、煜杰化工厂和恒利化工厂3家企业自建有固定渣场,渣场底部做了防渗处理。第三、长通化工有限公司临时堆存后送煜杰化工厂堆场进行安全填埋。陵川县3家二硫化碳企业分别与制砖企业签订了综合利用协议,使炭渣、锅炉灰渣均得到合理处置。举报人来信提到的“因生产工艺落后,从源头上就是污染的”问题涉及生产工艺以及产业政策问题,不属于环保部门职责范围。 落后产能逆淘汰先进产能,尴尬局面都是利益惹的祸 在山东省昌邑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二硫化碳生产企业,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对废气的采样检测。整个环节需要在离地面22米的采样孔处完成,最后的数据都会通过这个便携式紫外吸收烟气监测系统显示出来。 昌邑市环保局局长董明明告诉记者,这家企业的排放是国家标准的一半,属于合格企业,开发区里的二硫化碳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是“天然气+硫磺法”的工艺,整个厂区的管道必须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尾气治理采取的是溶剂吸收塔和尾气焚烧炉,这些技术要求,是国家主管部门明确要求的生产工艺,如果不符合这些规定,开发区也不会同意企业落户在这片地方,即使按照国家规定的生产工艺流程,环保部门还会时刻监控企业的排放指标。 昌邑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明杰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当年是招商引资过来的,当年之所以能顺利落户园区,正是看中了企业在环保节能方面的投入。5个多亿的项目,其中环保-安全设施投入就占了1个多亿以上。 然而记者在环保部门也了解到,不增加环保措施,企业无法开工生产,但使用国家规定的新环保工艺,企业现在基本是无利可图,因为,在其他省份,有些二硫化碳企业根本不遵守国家的环保规定,生产成本很低,这让采取环保措施的正规企业,在价格竞争上根本没有竞争的实力,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坦言,现在干二硫化碳企业,环保工艺达标的,都是亏损的,能盈利的,挣的都是污染环境的钱。 罗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每吨二硫化碳只需要700-800公斤焦炭作为原料,所以每吨二硫化碳消耗“焦炭”的原料成本500元左右,这相比“天然气硫磺法”生产工艺每吨产品降低成本700-800甚至1000元。 再加上传统焦炭法原料要求低,无需安全及环保的投入,尤其是目前煤炭价格走低,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两种工艺生产的成本,每吨就相差了1600多元。正是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一些早该被淘汰的企业一直没能被关停。原因就是这中间的高额差价。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国福:如果不能够制止的话,它们会还有扩产的这种趋势,如果那样做的话,就等于我们是落后的产能淘汰了我们天然气,这种先进的企业。就成为咱们大家所说的逆淘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