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护林硬汉”石万生:因得罪人 自家鱼塘遭9次投毒

2016-12-15 12:31:32     来源:新浪

“护林硬汉”石万生:因得罪人 自家鱼塘遭9次投毒

  石万生从毁林现场带回村重栽的树 摄影/李显峰

“护林硬汉”石万生:因得罪人 自家鱼塘遭9次投毒

  石万生鱼塘遭人投毒后捞出的死鱼 摄影/霍敏杰

“护林硬汉”石万生:因得罪人 自家鱼塘遭9次投毒

  石万生长年住在窝棚里,监视着附近山林 摄影/李显峰

  奶白色的“石灰面”不断溶解扩散,像雾一样侵蚀水面,鱼儿竞相翻肚蹿跃。不久后,水面上又漂起死去的大鱼小鱼。

  11月中旬,河南省桐柏县农民石万生家的鱼塘,又一次遭人投毒。这次,仅大鱼就死了一千多斤,这也是他家鱼塘近六年第9次遭投毒。据石万生估算,9次累计死鱼上万斤,经济损失四五十万元。每次出事他都报案,警方每次都出警,但案件一直没侦破。

  毒是谁所投?石万生也拿不准。他得罪过的人太多了,有盗树的村民,有村干部,还有县乡两级的官员。在本地人眼中,石万生好管闲事,而在河南环保圈,他却是个耿直的“硬汉”,为护林曾坠崖受伤。桐柏位于淮河源头,过去盗树挖树成风。身为护林员,石万生制止或举报盗树行为不下百次。2009年,他带着央视记者奔赴毁林现场,报道播出后,他被开除“公职”,但从此,他甘愿不拿饷,义务护林。

  一再上演的毒鱼事件,把石万生气得直掉眼泪,也让他陷入困惑:恨他入骨的仇敌究竟是谁?

  连环投毒案

  9次遭投毒,死鱼万斤

  “毒药”是顺着沟里的水流下来的。

  11月15日,河南省桐柏县城郊乡太平桥村。石万生上午帮邻居垒猪圈,中午和妻子骆志梅在邻居家吃饭。饭后,骆志梅拄着拐杖遛弯儿,发现家附近的水沟死了许多小鱼。骆志梅立即掏出手机给石万生打电话,让他去鱼塘看看。石万生撂下碗筷跑出去。果不其然,鱼塘水面上已漂起一些翻肚的小鱼。这次是他家鱼塘第9次遭人投毒。

  石万生家有两口鱼塘。小的那口塘在家门口,水面约10亩,另外一口在其南面,水面约20亩。小鱼塘东面有一条水沟,水从北面的缓坡流下来,注入大鱼塘。出现死鱼的正是大鱼塘。

  沿着水沟上行数百米,石万生发现投毒现场。水沟边有一米多长的“石灰面”,泥巴路上还有鞋印,“‘石灰面’白乎乎的,气儿大的很,一股农药味。”

  他猜测,投毒者是在14日夜间或15日凌晨倒的药。随后他报了警。半个多小时后,派出所的三个民警赶到,拍了照片,提取了“石灰面”和脚印。

  民警问他:“这谁弄的?”

  石万生有些恼火:“我要知道谁弄的,还跟你说这个?”

  之前8次报警,案子都没破,警方从来没给过他立案通知书或不予立案通知书,此前,警方也提取过疑似毒物,但事后没告诉过他检测结果是什么。据他观察,此前至少有两次作案和这一次作案的手法相似,都是在鱼塘上游的水沟边放下“石灰面”,三次投毒地点分布在100多米范围内。他更进一步怀疑,这9次作案的凶手是同一人。

  担心鱼全部死掉,他托朋友在南阳市买解药。解药在15日的傍晚送达,投入到鱼塘中。另一方面,他一直开着增氧机。但解药和增氧机都不管用。接下来的几天,他划着小船在鱼塘里捞死鱼。

  流入鱼塘的“石灰面”一直到18日还在溶解扩散。石万生的好友霍敏杰从外地赶来,拍了数段视频。视频中可见,奶白色的物体不断扩散溶解,像雾一样侵蚀水面。鱼儿翻肚蹿跃。不久后,水面上又竞相漂起新死去的大鱼小鱼。

  “死鱼太多了。有不少大鱼沉在鱼塘底,有一些不大的鱼和小鱼没捞上来。”石万生说。这些鱼有螺丝青、草鱼、鲢鱼等,最大的达17斤。

  石万生记得,鱼塘第一次被投毒时死了9000多斤鱼。鱼塘换水后,他不敢放那么多鱼苗,结果不到一年又被“闹”了。“每次事后都要花7到10天把水放干,重新蓄水,再放鱼苗。谁能想到,案子一直破不了,投毒的事一再发生。”

  据石万生统计,这次死了一千多斤鱼。前后9次遭投毒,累计死鱼上万斤,各项损失合计有四五十万元。

  “编外”护林员

  带记者曝光后丢“公职”

  鱼塘第一次被投毒的准确时间,石万生已记不清。他能确定的,是在他丢掉护林员“公职”之后。

  成为护林员是在2004年。当时乡里招募护林员,一年补贴2000元,别的村民嫌津贴微薄,不愿揽这差事,但石万生揽了。他自己家的林子只有三十多亩,而分配给他的任务是巡护9000多亩的公益林。石万生家的地少,打理两口鱼塘之余,他就骑着摩托四处转,看见山上失火就去灭火。当然,巡山最重要的任务是赶走盗树的。

  桐柏位于河南最南端,与湖北随州交界,境内多山林,也是淮河源头所在地。根据国家政策,不管是自有地还是国有林场,砍伐树木都要有林业部门的采伐证。但在2004年至2008年,桐柏兴起一股盗树挖树的风气,高峰时期有上千辆车往来县城和山林运树。

  “最早砍的是松树,主要卖给私人煤矿顶窑用,光是拉往平顶山市的就有很多。栎树也砍,用来烧炭,出口到国外。再后来挖的都是风景树,像流苏树、五角枫、三角枫等,很受园林老板的欢迎。县城附近有很多园林公司。”石万生回忆,在他小时候,周边山里有很多参天大树,树林密不透风,但如今,附近山上,直径超过三十厘米的大树已罕见。

  身为护林员,石万生视盗树者如敌。看见砍树挖树的,他就打举报电话,或者前去制止。“很多时候,我把车停在路边,还没走到跟前,他们就撂下树跑了。”石万生说。有一回对方人多势众,他被推倒在地,十多人围着他揍了一顿,扬长而去。

  遗留在现场的树,通常已被砍光枝叶,只剩下树干树根。有的他会栽回原地,有时则拉回村子,种在空地里。至今在他家附近,能找到拉回来的近百棵风景树。

  护林员平时要写日记。石万生只有小学文化,会简单记录,开始他把灭火和挖树的事都记上,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查看后,告诉他“挖树的事不用记,只记灭火的事”。

  他心里了然,林业系统的人和盗树团伙有勾连。

  “挖树砍树的人都是本地人。不熟悉林子,不敢上山乱挖,上面没点关系,也不敢乱搞。”有一次,他刚打完举报电话,安排在现场的“内线”就看见领头挖树的接到林业干部的电话通知,说“别挖了,石万生又举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