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所有的食客们似乎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大口吃面,没有嘘寒问暖。陈乐才也只是埋头干活,并没有如祥林嫂般诉说自己的遭遇。面对别人的捐款,陈乐才选择婉拒,爱心人士也“知趣”地没有在现场拉拉扯扯,而是大多用“不要找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 一条朋友圈信息,冷清面馆突然食客如潮 突然火爆的“约面” 而不是因为我遇到了困难” 昨天下午三点多,扬子晚报记者赶到这家爱心面馆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客人坐在店里吃面。看见记者到来,两位坐在那里聊天的顾客帮着老板招呼:“你们也是来吃面的吧?来来来,这边坐,我们吃好了。”他们一边说着话,一边将自己吃过的面碗给端了出去。与热情的客人相比,陈乐才显得多少有些木讷,有人路过时,他会笑着招呼一声:“老板吃面吗?”除此之外,话并不多。 在陈乐才身上,大家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小伙,一个顶天立地的父亲。正如一位受访的常州市民所说:我并不是来献爱心的,因为我吃了这碗面,我和他是完全平等的。“在哪吃都一样,无非一碗面的钱,我选择来这里用这碗面为他点赞。” 上周,一家名为“互帮之家”的爱心面馆在武进湖塘仓促开张,由于地址比较偏僻,也没有醒目的标牌,开业后来店里的人并不多,生意有点冷清,但从25日晚开始,这家面馆里“画风”突变…… 客人太多手擀面跟不上,面馆一度暂停营业 实际上,25日当晚,突然增多的食客给陈乐才来了个措手不及。面馆提前准备的浇头有限,没多久就消耗光了,客人只能吃红汤面了。即便如此,大家也不在意。 “今天忙了一天,打算明天带单位员工去那里吃。”听说了陈乐才的事情之后,热心肠的陈先生表示,他要请单位的十几位员工去尝尝陈乐才的面。 开面馆的想法让陈乐才看到了希望。把妻儿送回老家后,他回到常州,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张罗面馆的事情。 老板的故事 虽然需要钱,但陈乐才一直对捐款敬而远之,在他看来,自食其力为孩子治病,是一个父亲的应有之义。去年底,青岛有一个“爱心筹”的组织称可以帮陈乐才筹集10万元爱心款,但陈乐才拒绝了,他说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别人的钱放在自己口袋里心不安。另外,之前医院说可以拿确诊单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补助,每年1.2万元,但陈乐才没这么干,他不想儿子被认定为残疾人,他坚信儿子的病会治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