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我们会换一种方式看文物—文化远在器物之上

2018-05-28 17:37:03 来源: 北京日报

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我们?

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我们?

追根溯源,是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这是每个中小学生都会背诵的内容。但如何让他们有体验、有认知、有参与、有互动,这是我们这一代博物馆人的责任。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一直尝试让文物活起来,例如在《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文物的热情;在故宫数字博物馆内,我看到学生们在“数字多宝阁”前流露的兴奋表情。

2017年年底,《国家宝藏》的播出是声势最大的一次,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悉数到位,都拿出了镇馆之宝,邀请数十位明星助阵,演绎了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其实在我看来,文物本身就是活的,岁月不会悄悄流过而没有痕迹,只是缺少我们去发现;文物的价值也不应该是我们去发掘的,因为它们本身就存在。

《国家宝藏》展示的是藏品,但更重要的是一件藏品里所包含的我们的文化和精神。

《国家宝藏》所演绎的,是当我们看到一件文物的时候,大脑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产生脑电波。即便在我们还不具备这种历史知识积累的时候,也应该保持这种好奇心去贴近他们,这才是一件文物应得的尊严。

我相信在此之后,我们会换一种方式看文物—文化远在器物之上。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

由于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国家宝藏”这个称谓自然会吸引人,但我们还是要有“省宝藏”“县宝藏”,乃至“村宝藏”,这也是为什么要有数十位明星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因为一件文物的经历,远比人们看到的要更久远。

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一直为故宫博物院在节假日暴增的游客发愁,但我知道博物馆和人们的距离还比较远,参观博物馆并没能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这和博物馆原有的“冰冷”姿态有关。

我曾经说过,如果不能让更多观众看到更好的藏品的话,那么即便存有世界上最多中国文物的故宫博物院,也并不值得我们骄傲。其实博物馆离人们并不远,而且我们一直在努力举办多种展览,让博物馆常看常新。

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

我总说自己是一位“看门人”,在尽职尽责的同时给大家讲讲故事,这应该符合人们对“看门人”的普遍认知。除我之外,文物还有它们的“守护人”,这些人远比我重要得多。

我们现在的每一件文物都经历过流转,因为每一代人都有对文化的追索, 即便历经战乱灾荒,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缘由。

但文物传承至今,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前辈文物“守护人”并无区别,保护、追寻、探索,但是今天我们更重要的使命,是把文物的前世今生故事讲给大家听,告诉人们文物与他们现实生活的关系。

《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这本书的出版是一场文化盛事。27件文物背后是绵延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信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大家打开书籍,了解文物背后的中国温度,能让更多父母和孩子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本源,也希望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温度。

各种釉彩大瓶细节图

各种釉彩大瓶细节图

《国家宝藏》这本书的出版,是我们“看门人”历史使命的延续,也是对文物的历史谱系、价值传承的深入挖掘,视频中所无法呈现的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将在书中一一呈现。

通过图书这一载体,我们能够再度静静地品味和欣赏这些文物,也能够完整地捕捉历史,从而完善自己对文物、文化的认知。相信在读过这本书之后,再走进博物馆时,看到的文物将是另一番面貌。

我总说文物是有尊严的,如何让他们在外貌、收藏、展览这些物理空间上获得尊严,是我们“看门人”和“守护人”的分内事;但如何让他们在历史、文化、精神上获得尊严,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关键词: 器物 远在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