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大万寿寺建于何时?从固安一块刻碑透视元代寺院经济

2022-01-27 09:19:21 来源:廊坊日报

2009年,廊坊文物普查组在固安县马庄镇柳林庄发现一块汉白玉石碑,碑阳天宫篆书题“万寿复田之记”,碑阴天宫隶书题“固安霸州籍册”。石碑年代为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碑文中记述了元世祖时期太保刘秉忠施赠予燕京大万寿寺的土地,在大德七年(1308年)被侵占后于泰定三年(1326年)归还于万寿寺的经过,以及被归还土地的位置和数量。

“燕京大万寿寺位置在今北京市,它建于何时?有着怎样的历史?属于北京一座寺院六百九十多年前的石碑为何出现在固安?万寿寺与固安有怎样的联系?”1月15日,“书香廊坊”读书会历史文化沙龙特邀兰州大学考古学硕士、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王家梦以“固安发现的元代石刻”为题,与现场读者分享这块石碑记录的历史信息以及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段镌刻于石碑上的历史

“石碑为汉白玉石质,碑首和碑身一体,通高205厘米,宽93厘米,厚23厘米。之所以认定是元代石刻,是因为它的碑文内容中有纪年:‘天历元年岁次戊辰十一月吉日’,公元1328年,天历是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1332年),元朝第八位皇帝。”王家梦介绍,这座石碑被发现时,石碑与碑座已经分离,碑阴朝上放在地上,周围垃圾环绕。如今,这块石碑已被转移到村委会保护起来,也建立了属于它的文物档案。

这块石碑的碑文在《全元文》和《廊坊石刻粹编》中都有抄录:标题为大都南城大万寿禅寺复田记,主要记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光禄大夫太保刘秉忠施赠予万寿寺的一些土地于大德七年(1308年)被他人侵占,到泰定三年(1326年)宣徽院将情况上报皇帝后,经过调查归还给万寿寺的经过,所以叫复田记。王家梦介绍,“刘秉中是元代初期有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佛教信仰者,曾出家27年。这块石碑是研究曹洞宗北方重要道场燕京大万寿禅寺的重要实物资料。”

大万寿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附,与固安的万寿寺有什么关系呢?这块石碑碑阴的第一句话为“固安州,至元十九年,民籍土地,柳林庄,僧寺一处,万寿寺。”嘉靖版《固安县志》中记载万寿寺“在县南柳林庄七十里。”这块碑又是在柳林庄发现的,就是说当时在固安的柳林庄也有一座万寿寺。王家梦说,依据《析津志楫佚》仙露寺“万寿寺支院”推测,柳林庄万寿寺或为大都南城大万寿寺支院。因为这些被归还的土地,在固安和霸州两处,距离北京有一段距离,所以说可能是为了管理这些寺产土地在这里设立了支院。

◆万寿寺是北方曹洞宗的重要道场

碑文中的大万寿寺,也叫作燕京大万寿寺,燕京就是北京,即辽金元时期的都城。燕京作为都城,佛教兴盛,寺院众多,大万寿寺是其中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寺院。蒙元时期,禅宗的曹洞宗一派拥有两处重要道场,一处是南方的少林寺,另一处就是北方的燕京大万寿寺。但是关于它的详细历史沿革,这块石碑的碑文中没有记载,只提到两位影响较大的住持。

大万寿寺由开龙禅师于辽太宗会同年间至世宗天禄初创寺。辽景宗保宁至辽圣宗统和十九年间,寺名悟空。统和十九年间,改名为万寿禅院,沿用至辽圣宗太年间,改名为太寺。到辽道宗太康年间,改名为华严寺,皇统初年华严寺被赐名为大万寿寺,一直沿用至明代,明景泰六年改名为永光寺。

希辨禅师曾于天会年间住持华严寺(万寿寺),不久之后又到仰山栖隐寺,至天眷三年(1140年)再次住持大万寿寺。金正大三年(1226年)和公大禅师住持万寿寺,1230年至1232年万松行秀受元太宗诏住持万寿寺,这是万松行秀第二次住持万寿寺,第一次住持时间不详。此后万松行秀弟子雪庭福裕于1232年接替其住持万寿寺,1260年雪庭福裕受元世祖之召第二次住持万寿寺共十五年。在这期间,雪庭福裕甚至成为汉地佛教的领袖,掌天下僧权而主万寿寺。

“禅宗传入中土以后,经过演化,到中唐时期分为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为仰宗、云门宗。两宋时期,五家之中以临济宗势头最盛,其次是曹洞宗,另外三宗逐渐衰微甚至传承不明。”王家梦说,大万寿寺自希辨禅师以后的几位住持都属于曹洞宗,希辨禅师是第十五世祖,万松行秀是第十九世祖,雪庭福裕是第二十世祖。到金元时期,在北方传法的曹洞宗万松行秀、雪庭福裕一系与皇室往来密切,得到皇室和贵族支持的曹洞宗在北方迅速兴盛起来。由此可见,万寿寺是北方曹洞宗的重要道场。

◆元代寺院经济空前发展

寺院经济是一种以寺院为中心的经济形式。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寺院经济一般以经营土地为主,也经营商业、手工业、矿业等。到元代,一些较大的寺院除兼并土地、收取地租外,还经营手工作坊,开采矿产,开办旅馆,从事酿酒业,进行盐、茶以及丝织品贸易、水产养殖、抵押借贷等经济活动,使得寺院获得丰厚利润,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蒙元政权在尚未入主中原时就已崇尚佛教,成吉思汗在攻灭西夏和金朝的军事斗争中,广泛接触了中原地区的道教和佛教,并认识到接受汉地宗教对拉拢汉地官僚和知识分子,赢得政治和文化上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王家梦说,元朝统治者还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对佛教的支持。他们规定:不准毁坏寺院;世俗闲人不得辄入寺观,骚扰僧道;地方官署除僧赋,禁扰寺宇等。

王家梦介绍,元代寺院土地的来源有皇室赐田、购买、侵夺、接受布施、农民自愿投献、归侵疆六种。碑文所说的复田记正是对应归侵疆一条,即将寺院因某些原因被侵占的土地还给寺院。从寺院占有土地来看,元代寺院占地之庞大,历史上甚为罕见。据学者估计,元代寺田的总额不少于三十万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拥有较多土地的寺院都将其土地租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收取地租。寺院除拥有佃农外,还有大量失去人身自由的奴仆,其主要来源是政府向寺院的馈赠,以及富户向寺院的捐赠。

王家梦表示,元代寺院经济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增添了活力,刺激了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被寺院占有,使得元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元朝政府对寺院实行免赋役的优待政策,使得许多民户施产入寺,逃避赋税,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寺院、僧户数目不断增加,寺院经济迅速膨胀,严重威胁元朝社会稳定。(张甜歌)

关键词: 固安县 一块刻碑 元代寺院经济 大万寿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