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承德精准施策推动“养老”变“享老” 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

2022-08-30 09:39:42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近日,记者走进承德高新区滨河社区。正值饭点,老人们在老年食堂结伴而坐,享受精心搭配的健康餐食,时不时有笑声传出。老年志愿者们干劲十足,志得意满,社区的老年大学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养老”到“享老”,如今在承德,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精准贴心的养老服务中安享晚年,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者在边助老边养老中乐享晚年。

补齐农村养老短板

“住在这里省心又安心,我喜欢在这里养老,在这里我有了归属感。而且我在这里,儿女们可以放心去外面工作。”76岁的张凤珍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下伙房乡下伙房村村民,她搬进“志强鑫鑫老年公寓”已有一年多时间,尽管自己的家就在附近的半截塔镇张家营村,但除了过年回家和外地归来的儿子短暂团聚,其余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幸福养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源泉,让老人可以在家门口养老,既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也能够不再背井离乡,更能够让年轻人放下后顾之忧,这样的养老服务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促进了乡村治理。”围场民政局社会福利股股长曹国玉介绍说,围场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村居养老院,形成“离家不离乡”的养老幸福圈,变“空巢”为“暖巢”。

据了解,该县现有4家公办养老服务中心,16家民办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包括护理工)182人,共有1076张床位。其中,有200张护理型床位,收住老人998人。

围场在农民养老问题上的探索与实践只是承德市织密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承德市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作,计划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60%以上乡(镇)建有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性养老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以农村互助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为依托,发展互助性养老,让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依”。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

“现在我们饿了去老年食堂吃饭,生病了有专家在诊所坐诊,我家也进行了适老化改造,真是衣食住行都特别方便。还有一群志愿者们对我们老年人特别照顾,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感觉太幸福了。”家住承德高新区滨河社区的张郁馥老人颇有感触。

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家门口安享晚年,是中国多数老年人最朴素的愿望。如何让老年人从“养老”到“享老”?承德从未停下探索实践的脚步。

据了解,目前承德市各县(市、区)2576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均已完成,177个社区共建设205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配备439名专职人员,覆盖2099个生活小区,实现了服务设施社区全覆盖、服务功能生活小区全覆盖。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配备康复理疗、按摩等设施设备,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为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免费体检、心理慰藉、情绪疏导等服务,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同时,承德市全面启动午餐助餐服务,已累计提供助餐服务4517人次,让老年人实现了“吃不愁”……

承德市民政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窦立新告诉记者,未来,承德将通过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年轻”老人参与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到2025年,承德市将逐年增加“老年友好型社区”在全市城乡社区总数中的占比;到2035年,全市城乡将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

“这个‘时间银行’特别适合像我这样‘年轻’的老人,我现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可以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我们当志愿者就是想老有所依、老有所为,发挥一点儿余热。”岳淑荣是滨河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提到自己志愿者的身份,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在承德高新区纪工委有效推动下,全区共建立2个养老服务中心和10个日间照料服务站,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同时建设“时间银行”公益平台,将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以“时间币”的形式存入个人“时间银行”账户,目前已实现全市通存。目前,承德市各县(市、区)“时间银行”平台已上线试运行,累计发布需求1693次,总服务时长1837.5小时。

以老为本,问需于老。滨河社区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为承德市的养老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可复制的样本。承德市将滨河社区的“时间银行”志愿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市推广,倡导“今天我为别人服务,明天免费享受服务”,引导各县(市、区)纷纷结合区域特点和工作实际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实施路径。

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如今,一幅幅全力推动养老服务扩量、提质、增效的多彩画卷,正在紫塞城乡大地铺开。(记者黄云霞)

关键词: 承德推动养老变享老 承德高新区滨河社区 承德老年食堂 社区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