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香河“杨家将文化小镇”呼之欲出

2017-12-01 23:07:51 来源:廊坊日报

7月22日,“杨家将文化小镇”建设说明会在香河县五百户镇举办,该镇凭借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令公)埋骨后土门楼村的史实,以杨令公广场为核心,整合遍布廊坊全境的杨家将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承接全球杨家将后人祭祖、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国内杨氏宗亲、专家学者进行了现场参观及杨家将文化研讨。

22日上午,众多专家学者与杨氏宗亲来到香河县五百户镇后土门楼村,杨令公广场的选址就在村边的一个篮球场附近。目前,篮球场摆放有香河县大运河改造规划效果图和后土门楼村杨家将文化小镇规划图。

五百户镇党委书记李洪波介绍,香河县五百户镇有着30多年的蔬菜种植历史,作为传统农业大镇,2016年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按照规划,未来的杨家将文化小镇主要包括打造杨令公广场及点将台,展现杨家将文化和宋辽古战场风貌,附近民居也将按照宋代北方传统民居形式进行打造,并建成一个北宋风情商贸区。

香河县文史爱好者马国栋研究杨家将文化多年,在“杨家将文化小镇”建设说明会上,他介绍了打造该小镇及其选址的历史依据。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七月,杨业抗辽于山西雁门关,于陈家谷中箭被俘,押解进京途中绝食三日而死。辽军献杨业首级于萧太后,萧太后敬其忠勇,按辽人习俗火化尸身入坛,在京北密云古北口建杨无敌祠供奉。后杨业之子杨延昭(六郎)驻防鄚州(今任邱、霸州一带),派家将前往古北口盗骨,返程至香河县以南,因追兵甚急,将骨灰埋于运河岸边枣树林中,堆土门楼为志,今为香河县五百户镇后土门楼村,因距汉杨氏先祖杨球墓(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八里,故未作迁移。至明朝,杨氏后人杨政一支因功封于河西务,欲将杨业墓迁至河西务,经香河县令争取,迁至香河县城城门南。明万历、清康熙、民国三版《香河县志》均记载“杨令公墓在城南一里”,至文革前仍有其墓碑。河西务杨家将后人保存的《杨氏族谱嫡长内谱》记载“墓在香河县南,距祖杨球公墓地八里,大枣树林中”,河西务杨家将后人所存碟谱记载迁墓于县城南门。

2014年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在廊坊成立,掀起了研究杨家将文化的高潮,经过近几年的发掘,杨家将文化已成为廊坊市重要历史文化符号。2016年,廊坊市举办了首届杨家将文化旅游节,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得到国内宋史专家及杨氏宗亲的认可。杨家将文化遗存也逐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三河市大郎台、香河县杨令公广场、广阳区许各庄杨家将历史文化村、永清县宋辽地下古战道、霸州市益津关、淤口关、文安县广陵城……已形成由北而南纵贯廊坊的“杨家将文化旅游产业带”。

2017年4月,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与香河县五百户镇、后土门楼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以杨令公广场为核心的“杨家将文化小镇”。杨令公作为杨家将灵魂性人物,其英雄事迹妇孺皆知、千年传颂;杨令公广场将竖起9.86米高的杨令公主雕塑——取其公元986年为国捐躯意,及杨家将历史人物群雕、点将台等设施,将成为全球杨家将后人祭祖、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将带来巨大的客流、物流、信息流,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廊坊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部、市旅游委的领导参加了活动,对香河县杨家将文化小镇在历史文化、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予以肯定。北京大学学者杨立龙表示:杨家将不仅是杨氏宗亲的精神图腾,还是中华民族正能量的凝聚。中科院先秦史、甲骨文专家杨升南认为:人类历史五千年,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传承,是文化贯穿其中,中国的文化根基是武不畏死的爱国与文不贪财的廉洁,杨家将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通过建设广场的形式留存精神、鼓舞后人,非常有意义。

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会长杨万金告诉记者:杨令公广场的建设引起国内外杨氏宗亲及杨家将文化推行者的关注,项目开建以来,已收到76笔约计60万元的善款,杨令公主雕塑已完成设计。记者在后土门楼村看到:历史文化小镇正在建设中,整个村庄将以宋辽时期风格进行“美丽乡村”改造,辅以农业采摘区、河滩林地休闲区,将成为京津之间历史文化寻根、乡村生活休闲的好去处。

关键词: 香河 杨家将 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