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今年8月20日,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迎来建院五周年。今天(21日),上海金融法院聚焦金融专门法院高质量发展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党组书记、院长赵红通报建院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图说:上海金融法院迎来建院五周年。上海金融法院供图
努力提升金融司法核心竞争力
(资料图)
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五年来,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41077件,审结39594件,总标的额达11112.27亿元;五年来收案总数约为建院前上海中级法院十年金融案件总和的2.6倍。申请执行标的金额达3558.12亿元,约占全市法院申请执行标的总额的25%。
打造示范标杆,树立中国标准。先后审结了全国首例证券群体性纠纷示范案、首例落实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案、首例因退市新规引发的行政诉讼案等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23起案件分别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人民法院十大案件、全国法院十大影响性诉讼等。
创新专业机制,形成上海经验。利用专业审判资源优势,根据金融商事案件特点,在全国首创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大宗股票司法协助执行等30余项专业化金融审判执行工作机制,更高水平实现公正和效率。首发的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规定等相关成果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吸收采纳,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海金融法院审判执行经验。
推动数字转型,赋能司法质效。全力打造“智源、智审、智管、数字法庭”四位一体的数字化法院。强化数字赋能,畅通全流程网上办案,促成多起重大跨国纠纷在线高质高效化解;强化大数据战略保障,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监督体系,自主研发庭审语音智慧传译系统等9项金融司法科技产品,以数字变革推动实现金融审判提质增效。
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上海金融法院立足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活跃个人投资者群体的基本国情,聚焦公正与效率,不断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金融司法的新期待和新需求。
着力构建全球领先的集体诉讼模式。秉承首创精神,形成以示范判决、代表人诉讼、专业诉调对接为核心的证券纠纷系统性解决方案。创建全国首个证券账户全循环赔偿款项分配机制,实现赔偿款直接划付至投资者证券资金账户,打通中小投资者维权最后一公里。践行投保机构代位追偿董监高审判机制和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责任优先机制,不断拓展投资者司法保护新领域,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引领国际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最佳方案。
倾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智慧诉讼服务样本。自主研发智助立案系统,上线全国法院系统首个投资者司法保护综合平台,大幅提升立案与保全效率,网上立案率达到97.1%。研发“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提供无纸化、一站式、交互型诉讼服务,成为符合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减流程、减环节、降费用”方法论的实践样本,受到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欢迎。
大力创新中国特色的多元解纷体系。坚持系统整合、高效便民,创建金融行业全覆盖、平台服务全线上、委托调解到协议履行全周期的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满足中小投资者“一键式”解纷需求,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和社会成本。坚持统筹资源、多维联动,首创金融纠纷概括性先行调解承诺机制,率先提出并推动证券纠纷多元化解纳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促使涉上市公司纠纷案件在诉前高效化解,维护证券市场规范稳定发展。
着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外,上海金融法院还主动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布局,世界银行专家高度赞扬上海金融法院“有力提升了上海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程度”,并认为“设立上海金融法院是全球法治的最佳实践”。
为推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提供精准服务。围绕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重大任务,制定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意见、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举措,高效落实完成41项保障举措,为上海金融结构性改革和制度型开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司法服务。牵头长三角地区中院建立全国首个跨域金融司法合作机制,促进金融裁判标准统一,保障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供全面保障。通过司法审判及大数据研判,深度挖掘案件中潜藏的金融风险隐患。向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发送35份司法建议,得到积极反馈和回应。建立金融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年度发布机制,从司法视角提出系统性的行业风险防范建议。建立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同机制,打造金融司法与监管协同善治新格局,获得金融市场各方的高度肯定和积极响应。
“上海金融法院将继续向着建设‘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世界一流金融法院的目标迈进,助力上海建成国际金融司法中心,以高质量金融司法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审判工作现代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赵红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