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指引方向,火炬照亮前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一次“补钙壮骨”的理论武装,是一次从严从实的政治历练,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
嘹亮的主旋律、强劲的正能量,涌动在诵读的章句、传唱的歌声中,融入日常的交谈、网络的留言里……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我市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当前的廊坊,学风正浓。学报告、谈体会、说感想、写心得……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 奋力开创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局面。
“高起点 全覆盖”——吹响干字为先、击楫勇进的冲锋号角
高度的政治站位,高位全力推进,我市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态度坚决、蹄疾步稳。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我市迅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十九大精神专题宣讲会等,在全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2017年11月6日,廊坊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召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中共廊坊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新局面的决定》,对全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出安排部署。
2017年12月29日,廊坊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明确把“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作为奋斗目标。这不仅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和省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的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更是对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发展定位的继承和发展。
以上率下,行胜于言。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是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无声力量。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市委书记冯韶慧,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等市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并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力求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宣讲活动全面铺开,市委书记当先锋,担当“宣讲团长”作示范。2017年10月27日一大早,市委书记冯韶慧第一时间深入到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面对面向基层党员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等市领导也纷纷深入到基层,通过各种方式向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幕幕学习场景,一堂堂主题宣讲,一次次交流讨论……全市上下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方向更加清晰,干劲更为高涨,凝聚起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磅礴力量,汇聚成心系民情、惠济民生的阵阵暖流。
“群众化 互动化”——唱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主旋律
好形式、好方式,往往让宣传效果事半功倍。
每天早8时、晚19时30分,文安县383个村级广播站的1992个大喇叭会准时播放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等节目,让农民群众用这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学懂党的十九大精神。
我市针对不同人群创新方式方法,抛去照本宣科,没有大话套话,把言简意深的“书面语”变为易于理解的歌词、曲谱等形式,让宣传内容变得更“接地气”。
在安次区亿合社区,中心文化广场及小区主路两边的树上,350余块标有“十九大专题”字样的扫码阅读书牌格外显眼,居民只需拿出手机对着书牌上的二维码一扫,即可获得一本电子书籍,存储方便,随时阅读。
文艺演出到基层,动漫微视频入童心,农村响起大喇叭,“一棵树上一本书”,口袋书方便又实用,万条信息进网络……我市以“十百千万”工程为依托,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传递党的好声音,筑牢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在香河,位于村街、社区、城市广场、休闲公园的261个公共阅报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阵地。群众哪不理解、哪不明白,直接写在意见本上,每天专人收集整理,县里邀请党校和理论研究专家对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并于次日张贴在阅报栏内。
在大厂、三河、霸州、大城等地,曲艺家协会纷纷编创了独具特色的文艺节目,全市100余支文艺小分队进社区、进农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向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接地气 重实效”——凝聚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的向心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既是一份政治宣言,也是一份行动纲领。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我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形成生动实践。
对公路铁路、重点桥梁、分输站、输油输气管线等重点部位,建立常态防范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冬季会战、打黑除恶灭霸扫痞、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重拳出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2017年以来,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1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0名、网上逃犯137名,打掉犯罪团伙17个。
深化调解体系建设,夯实安全“防火墙”
日前,在2017年廊坊市最美平安志愿者网络投票评选活动中,永清平安志愿者、县法院退休法官贺社中同志因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发挥调解特长,先后参与调解各类案件1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获全市最美平安志愿者第一名。
在全县各乡镇、村街、重点行业企业等全部建立综治维稳组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群众工作机构,发挥“政策落实、民意征集、矛盾调处、法律服务、宣传引导、决策参谋”等工作职能,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约访、下访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调度,加速问题解决。2017年以来,县处级领导共接访约访129批1520人次,使大量矛盾纠纷、信访问题解决在县内;针对交通事故多发问题,在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设立“六位一体”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处中心,县法院、交警大队、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中心、鉴定机构、保险公司等六部门统一入驻、联合办公,实现“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务。目前,永清县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424个,2017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84起,调处成功率达99.5%,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亮剑专项行动,全力护航发展大局
2017年8月,在永清县“两违”整治集中行动中,经开区村民龙某等四人因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被警方依法逮捕。这起案件的侦办,有力扭转了全县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类案件的高发态势,维护了永清经济发展环境。
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是建设平安永清的根本保障。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公检法等部门协调联动,开展了问题楼盘、倒卖土地、环境污染治理等一系列亮剑专项行动,以雷霆之势震慑打击违法犯罪分子。侦办问题楼盘案件3起,查处非法集资案件1起,破获食品药品案件2起,破获了全市首起涉气刑事案件。深入开展缉枪治爆、打击黄赌毒黑拐骗等专项行动,收缴枪支21支、子弹1068发、烟花爆竹911箱,查处黄赌毒案件25起,依法惩处63人。主动适应平安建设新常态,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身份验证、二代证、驾驶证办理、拖欠工资追讨及发放等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2017年以来,为894名外来人口办理了居住证,办理房屋租赁备案证1059个。围绕公共场所、道路、校园、重点行业企业安全持续开展督导检查,及时排查整改隐患。
抓好普法惠民,提高群众满意度
“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永清,不管是在城区、乡镇,处处离不开平安建设,处处可以看到平安建设为人民群众营造的和谐环境。”县长张兵说。
平安建设,领导带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行平安建设第一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平安建设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常态化开展信访、安全、环保、社会稳定风险、网络舆情、社会治安隐患等排查,健全动态台账、网格化管理、应急处置、舆情管控等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平安建设,普法先行。在全县扎实开展“法律八进”和“法治八建”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和高音喇叭等开展全媒体、立体式、常态化普法宣传;整合平安志愿者队伍和群众工作站等资源,巩固提升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宣传渗透到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党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全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升,法治永清建设深入推进、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