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村民经济效益可观

2021-09-17 11:14:51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青县陈嘴乡董家圈村种植的“董圈葡萄”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葡萄产业不仅让村民享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描绘了一幅美好新画卷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走进青县陈嘴乡董家圈村的葡萄大棚,处处散发着玫瑰香葡萄的香甜气息。经过30多年的种植积淀,“董圈葡萄”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葡萄产业不仅让村民享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描绘了一幅美好新画卷。

打造葡萄种植村

翠绿的枝叶间,一串串紫红的葡萄挂在藤蔓上,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摘下品尝。

董家圈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董辉说,“董圈葡萄”品质优异离不开村里优良的水土环境,更离不开这些年村民们对种植技术的不断探索。

董家圈村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年,老党支部书记联系到天津的一个葡萄酒厂,背回来一批葡萄苗,由村里种订单葡萄为酒厂提供原料。

但种植葡萄的过程并不顺利,由于村民普遍没有种植经验,加上“玫瑰香”品种比较娇气,出现了不少死苗现象,很多人放弃了种植的念头。但有的村民舍不得刨掉这份希望,一路坚持种了下来。通过慢慢摸索,大家积累了不少管理和种植方面的经验。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村民们的种植经验不断成熟,加上葡萄的市场行情越来越好,种植玫瑰香葡萄为村民们开启了一条致富路。

“如今,在董家圈村800多亩的耕地中,玫瑰香葡萄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亩以上。全村300多口人,家家户户都在种葡萄。”董辉说。

擦亮“董圈葡萄”品牌

每年8月中旬到10月,都是董家圈葡萄的销售旺季。不管是葡萄园还是道路边,都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清晨5时,种植户董瑞国和爱人张凤霞就在葡萄园里开始了忙碌,每天他们要采摘几百斤葡萄,装箱、称重,等着客商上门收购。董瑞国说,他和爱人打理着4亩地的葡萄园,一年忙碌大半年的时间,收入七八万元。时两人还会外出打工,两口子一年能挣十几万元。靠着葡萄种植,一家人过上了甜蜜幸福的好日子。

水果批发商刘金荣告诉记者,为了收购葡萄,他走过山东、天津、秦皇岛、唐山等地,但去过那么多地方,还是董家圈的葡萄品质最好。“这里的玫瑰香葡萄皮薄、个大,果肉紧致、含糖量高,很多客户点名要。”刘金荣说,尽管董圈葡萄的收购价格高于其他地区,但每年采摘季他都会来村里收购,一天都不落下。

董辉说,为了擦亮“董圈葡萄”这块金字招牌,村里在2014年成立了青县进辉果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董圈”品牌。全村的葡萄种植产业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肥料也统一采购,这样一来葡萄的品质提高了,种植成本也降低了。同时,村“两委”班子还定期邀请技术专家前来指导,广泛联系批发商统一收购,让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凝心聚力谋发展

董家圈村坚持党建引领,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凝心聚力谋发展。

随着葡萄种植产业的发展壮大,有些人口少或者种植面积大的农户,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忙不过来。3年前,身为村党支部委员的张秀佩带领五六位妇女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主动上门提供服务。“我们帮着种植户掐蔓、浇水,尤其是到了葡萄膨果期,我们会把残果、病果疏掉,确保葡萄的品质。”张秀佩说。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现在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壮大到15名成员。队员王淑芬和赵永兰说,虽然开展志愿帮扶会占用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她们也收获了不少感动,很多被帮扶的村民会给大伙准备矿泉水、冷饮甚至留她们吃饭,大家伙变得更亲了。

现在,不止董家圈村的种植户需要她们的帮助,连外村的、沧州周边的种植户们也经常向她们求助,“巾帼志愿服务队”已然成为助力乡村葡萄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如今,董家圈村富硒玫瑰香葡萄以特有的口感占据了市场,成为青沧一带的知名品牌,每亩年收入可达2万元,董家圈村也成了远闻名的葡萄产业村。

围绕葡萄经济,村“两委”又积极统筹,带领村民尝试种植温室大棚葡萄,实行错季上市,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同时,连续举办5届葡萄采摘节,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的转变。

“我们正在打造按串卖的高端葡萄。”董辉说,村“两委”也在不断转变营销思维,“做高端产品、进高端商超”是他们下一步的目标。(记者 代晴 崔上)

关键词: 小葡萄 乡村振兴 大梦想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