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不久,滕代远夫妇就把两个儿子——六岁的久光和四岁的久明送进了刚刚迁到北平的荣臻小学幼儿部学习(后改名“八一小学”,现为北京八一中学)。这个干部子女学校,曾因为有中央党、政、军的许多高级干部的子女就读,而声名远播。 第二天上午8时15分,滕代远同志因病去世,终年70岁。 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主要领导人合影留下“服务”的遗嘱,88岁朱德为其送行 他的追悼会由叶剑英同志主持,邓小平同志致悼词。当时,朱德同志已是88岁的老人,身边工作人员考虑到他身体状况不好,没有及时告知滕代远病逝的消息。后来,他知道情况后对工作人员讲:“你们不知道我们俩人的亲密关系。我一定要为我的参谋长送行啊。”在12月4日亲自前往北京医院向老战友滕代远的遗体告别时,天气寒冷。为了保护朱老总的身体健康,他是现场中唯一一位未脱帽的国家领导人。 当时的中共湘区区委(即后来的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曾用“湖南的农民领袖”来称颂滕代远。 “我母亲原名刘书兰,后来改名为林一。我问她为什么改名,她说是绿林好汉第一人的意思。姥姥曾跟我讲过,当年我母亲学习成绩很好,后来她参加了抗联,在苏联学习时认识了我的父亲。”谈起父母相识的过程,滕代远的二儿子滕久光这样告诉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 为了锻炼孩子,滕代远决定把刚读初中的滕久光送到老家农村去。滕久光说,“先在警卫员的老家,河北唐县待了小半年,一起吃住、干农活。后来又把我送到了黑龙江我姥爷老家,当时1959前后,那段时间条件很艰苦,在东北我一待就是3年”。 两个儿子在小学读了没多久,滕代远发现学校里开始出现一些互相攀比的现象。“因为都是干部子弟,有的小学生会说我爸爸是局长,另一个就会说我爸爸是部长。父亲认为这些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干脆就给我们转了学校。”滕久光回忆道。 1928年7月,他与彭德怀一起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同年12月率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参与并领导了井冈山保卫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原标题: 战功卓越却未获军衔的他,去世后获朱德送行、邓小平致悼词 1959年10月,共和国华诞十周年,五十五岁的滕代远,照于北京住宅楼阳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