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媒体:员工明知有高温津贴 却不敢向老板要

2017-07-27 11:04:30     来源:人民网

  例如,高温津贴的发放有月份的标准、地域的标准、气温的标准、室内室外的标准等等。由于参数众多、标准不一,也常常给员工和单位带来困扰。对于许多企事业单位而言,财会人员发放高温津贴还得参考每日的气象预报,室内作业的情况还要参考是否通过空调或通风设施将室温降到标准线下,如此弹性设计,决定了发放的难度。在企业不断压缩成本的情况下,高温津贴变成了一根橡皮筋,想发则发,不想发就从工资项中删除。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劳动者在企业面前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了高温津贴孜孜以求,得罪了领导恐怕得不偿失。因此,若不是员工打定主意要离职,断然不会在高温津贴的问题上自寻苦恼。足见,依靠员工自我维权,此路不通。

  明明是一项明文规定的公共福利,为何却沦为了如今的“镜中花”“水中月”呢?高温津贴,怎样才能从“纸上福利”变为现实呢?

  苏州某工地工人:一人一瓶风油精,一人一个盆,一人一条毛巾,还有一人一瓶水。没发钱。

  每年夏季,高温津贴都会成为媒体“一提起就滔滔不绝”,但一线员工“一问三不知”的话题。翻看近年来关于高温津贴的报道,连篇累牍的讨论不可谓不深入,却依然难改尴尬局面。

  合肥私企员工:夏天高温会提供一些绿豆之类的,供大家降暑。

  某快递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他们和大多数快递公司一样,都是采取直营+加盟的经营模式,加盟网点普遍占到六成以上,由于管理松散和自负盈亏,加盟点的快递员几乎都没有高温津贴一说。

  原标题: “烧烤模式”下,你的高温津贴拿到手了吗?

  81%的快递、外卖人员没有高温津贴

  津贴是对额外和特殊劳动消耗的补偿,侧重于生产性。而补贴则是对日常生活费用开支的补助,侧重于生活性。两者称谓的混淆常常让人误以为高温津贴可有可无,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奖赏和贴补,甚至有人把它看成是企业福利,意识模糊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成为惯常的心态。

  以发放实物代替高温津贴

  什么是高温津贴?

  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不断强调“问题导向”。当高温津贴屡屡发放不到位时,我们就当采取问题导向,仔细探究哪里有问题。唯有探明制度缺陷并对症下药,才会真正有希望“药到病除”,让“纸面福利”从文件中走出来,成为员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情况下,高温津贴往往成为可压减成本项。有鉴于此,坐而论道谈论企业责任感,纸上谈兵地讨论高温津贴怎样才能发放到位,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劳动保护和监察部门往往过度依赖员工举报和纠纷解决机制,坐等员工上门提供线索,这样的效果同样可想而知。

  高温津贴发放不到位,究其原因在于用人单位责任心不强,没有把员工的利益置于重要位置。但深挖根源,问题却并不简单。

  据媒体报道,一项针对基层打工者的网络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称未收到高温津贴,其中快递人员比例最高,81%的快递、外卖人员没有高温津贴。而工厂操作工、建筑工地人员、装修施工队和保安物业人员中,也只有3成拿到了高温津贴。

  在采访中,不少快递员表示知道有高温津贴的规定,但是不敢向老板提出,“如果根据规定向老板提出津贴要求,津贴是拿到了,饭碗说不定就丢了”。

  其二,人们常常将“高温津贴”误称为“高温补贴”。事实上,两者有本质区别。

  采取问题导向 加强制度层面设计 确保高温津贴不“蒸发”

  综上可以看出,高温津贴发放不到位,不能仅靠批评企业缺乏责任心。事实上,制度层面设计的缺陷,让高温津贴的发放产生了极大的弹性空间,进入了危险水域。

  唯有在制度层面加强设计,同时强化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加大其违法成本,才能让高温补贴摆脱窘境。

  仅依靠员工维权 效果并不显著

  郑州某私企员工:天天发水,一天发两瓶水,另外,仁丹、十滴水都发的。

  其一,决定高温津贴是否发放、发放多少有诸多参数,在现实中很难形成清晰的标准。

  其三,由于高温津贴不是常设工资项,许多员工在领取工资时,有无“高温津贴”常常无感。这也让许多企业瞒天过海,发与不发都缺乏制衡。

  所谓高温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的一种工资性补偿。

  高温津贴发放不到位,相关措施又常常陷于“纸上谈兵”的局面,更有其深层次原因。

  也有为数不少的劳动者所服务的单位,以发放实物代替高温津贴。

  央视评论:摈弃“纸上谈兵” 才能消除“纸上福利”

  根据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最近,工人日报等单位发布了2017年《户外高温劳动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的高温劳动者主要集中在环卫和外卖配送行业。然而,能享受到高温补贴的外卖送餐人员寥寥无几。

  高温津贴发放不到位 有深层次原因

  员工明知有高温津贴 却不敢向老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