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青岛:创新激活新动能

2016-11-17 13:12:38     来源:新浪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暨2016美国创新企业技术洽谈会上,美国Integricote公司CEO西莫·安东尼·柯伦先生充分感受到了青岛的热情:不仅带来的技术项目成为了“香饽饽”,他也被青岛一家技术转移公司拉住,从技术转移大会当天一直洽谈到次日凌晨4点。

  与西莫·安东尼·柯伦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很多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的院士、专家及国际技术转移机构代表。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对高新技术求知若渴的青岛企业与来自全球的216个技术项目亲密接触,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

  这种高涨的热情源自于青岛发展的活力,更来自于青岛全面创新驱动的发展氛围。因为这座城市正以创新引领发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通过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缔造城市发展新未来。

  创新是基因

  今秋, 从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到2016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再到第三届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不到10天就有3个高规格科技盛会在青岛举行,不能不让人好奇青岛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何以吸引如此高密度的国际创新平台落户。

  在青岛,创新已经镌刻进这座城市基因里,渗透到各个行业的细枝末节。

  将一个拇指大小的黑色橡胶芯片植入轮胎,就能对这条轮胎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掌控,还能帮助驾驶员感知胎温、胎压,保证安全驾驶。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生产的这一款芯片正是物联网技术带给传统行业的一次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橡胶行业面临着低产值、低附加值、低利润的发展瓶颈,如何让传统的橡胶行业换新颜?

  青岛软控开辟出一条崭新的突破之路——产、学、研、用相结合。软控将深耕橡胶科研、有“橡胶大学”之称的青岛科技大学成果有效利用,科研项目转化率达到了令人吃惊的90%以上,成为青岛橡胶产业的标杆企业。

  同时,软控建立了中国橡胶轮胎行业高端基础研究机构和世界级橡胶实验室,牵头组建了集研发与创业于一体的橡胶谷基地,并获批成立了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中心,打造出了全新模式的橡胶产业研发与创新经营平台。

  目前该公司拥有专利近1000项,其中发明专利约500项,软件著作权119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4项。软控还对轮胎技术、系列装备、控制系统等进行升级,开发出世界唯一一套数字化轮胎全系列装备,实现行业全产业链的升级。

  从2006年登陆深交所的一家生产轮胎配料的企业,到如今为国内外橡胶轮胎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化装备制造商,短短10年间,软控已位居橡胶机械行业世界第二、国内第一。

  依靠高科技实现逆袭,软控并非个例。乘着铁路提速和高铁建设的东风,青岛特锐德在短短数年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箱式电力产品系统集成商和箱变研发生产企业,拥有世界首创的110千伏城市中心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太阳能光伏一体化箱变、有轨电车智能箱变等创新产品,目前也正在全力向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布局。

  全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青岛开建,获批开展橡胶轮胎和智能交通国家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青岛专利执法考核连续两年在全国135个城市中名列第一,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年度考核居副省级城市第二……数不胜数的实例表明,技术创新已经在今天的青岛掀起新浪潮,并持续鼓帆扬波。

  平台变跳台

  作为创新载体,青岛积极引进各类研发创新服务平台,累计引进“中科系、高校系、央企系、国际系”高端研发机构40余家;新型孵化服务平台生机勃发,全市123家众创空间通过认定,66家进入国家级孵化器序列,其中海尔、软控刚刚获批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单位。

  平台变跳台,众多平台为青岛带来新动能。单从专利数据上看,青岛发明专利在过去5年间增长了16倍,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了7倍,技术交易额增长了6倍。

  蛙跳式的增长数字是青岛创新活力的最佳注解。创新活力的迸发离不开富有前瞻性和革新意识的顶层设计。

  山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表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抓创新就是谋未来。青岛要紧跟世界潮流,加大创新力度和追赶速度,将青岛打造成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

  今年6月,青岛出台的《青岛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试行)》走在了全国前列,突破性地提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可获得“不低于80%”的一次性收益分成,让不少驻青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感慨“更有干劲了”。

  随后,青岛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推出淘汰化解过剩和落后产能、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先进制造业创新提升等措施,明确提出要通过3年努力,初步建立以创新、服务和海洋为特色的新型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跃升。

  类似的攻坚克难、自我革新不胜枚举。

  政府职能转型,使青岛的创新布局眼界更宽广,从原先单纯的科研立项等“小科技”,转向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大科技”;创新主体队伍壮大,从“小众”型的关键人才,转向草根创业的“大众”;创新资源配置更合理,从单纯财政资金的“小投入”,转向全社会资源汇聚的“大投入”。

  就在不久前,青岛南方国能清洁能源有限公司、青岛诺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青岛博宁福田智能通道有限公司3家科技型企业分别获得35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的贷款,他们获取贷款的方式正是青岛科技金融首创的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贷款新模式,“知产变资产”,为科技企业创新注入了金融活水。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青岛加快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出台首个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办法,建立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台账,梳理拟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65个,围绕脑科学、肿瘤精准医学、虚拟现实、石墨烯、纳米材料等领域,拟分别引进由黄锷、吕志民、赵沁平、安德烈·海姆、戴宏杰领衔的5个顶尖人才团队,以引领青岛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水平跨越式提升。

  在刚刚结束的第16届青岛蓝洽会上,英国海归博士牛西泽携带独创的基于微流体的可佩带和便携式生物化学传感器技术发明参会,很快找到了合作企业:“青岛的创新氛围非常浓,蓝洽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第一次参加就取得了合作成果,真的是不虚此行。”

  集聚成生态

  “选择这里,看中的正是青岛海洋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马建国表示,青岛大刀阔斧集聚创新资源,已经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