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门户

央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北京银行业按揭贷占比目标25%

2017-06-08 09:00:14     来源:中国网

北京地区不仅金融机构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类型也多。自2016年第一季度起,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人行营管部)以北京地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对象,已连续进行了5个季度的MPA评估。人行营管部在征求金融机构意见基础上,研究拟定了《北京地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操作指引》,成立了北京地区MPA评估委员会。委员会由人行营管部和地方法人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机构组成。目前在北京地区持牌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中,除总行直接调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外,其他持牌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计115家,2016年被列入人民银行营管部MPA评估对象的共85家,分为商业银行、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三类,包括商业银行20家,其中农商行1家、外资法人银行9家、村镇银行10家;财务公司56家;汽车金融公司7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2016年4月,北京地区第一个季度MPA评估测试完成。之后,每个季度完成一次MPA评估。至今已完成5个季度MPA评估。

从北京地区MPA评估情况看,2016年以来,MPA作为总量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调节好货币阀门”的效果非常显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在分析本次危机成因的同时,于2009年重提“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这一概念。开启于2009年4月的G20高峰会经过充分讨论,也就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达成共识。随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问题被提上G20各国的日程。2011年,人民银行从“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正式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合意贷款管理)机制。从2016年起,这一机制又被完善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 Assessment,MPA)。

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纳入MPA评估范畴,大大增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有效性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困境的存在,单家机构同时存在资产扩张冲动和顺周期行为,某个风险事件一旦发生了,很可能迅速升级为系统性金融风险。MPA的评估体系将多项微观审慎监管指标纳入其中,使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

2008年以来,各主要经济体为应对危机冲击,在财政政策短期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先后被迫采取一系列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等莫不如此。从八年来的国际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看,这场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史无前例,甚至至今仍有学者认为这场危机“仍在持续”。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尽管代价不小,但应当说各主要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无疑是成功的。在危机应对初期,中国政府也采取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避免了宏观经济整体上出现“自由落体式”下滑。

资料图

总量审慎是宏观审慎的前提,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必须首先关注总量、管住总量

二是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引入房地产信贷调控中,引导北京地区房地产信贷增长回归合理水平。针对2016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态势,从2017年1月开始,人行营管部在MPA评估中进一步突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加入个人购房贷款增长这一因子,对北京地区全部银行严控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并将全年调控目标确定为25%左右的合理水平。从实施情况看,2017年第一季度新增个人购房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从2016年第四季度67.4%大幅回落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36.1%,回落约31个百分点。特别是作为北京地区房贷主力的几家银行更为明显:工商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4%,建设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9%,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降至15%,农业银行北京分行降至35%,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3%。

几点认识

一是信贷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从2016年以来的5个季度数据看,北京地区85家被评估机构人民币信贷增速逐季回落,从2016年第一季度20.2%超高增速回落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11.5%,共计回落8.7个百分点(见图1、表1)。显然,20.2%的增速与北京市2016年GDP增长6.7%、CPI1.4%和全国M2实际增长11.3%(预期增长13%)相比,是显著偏高的,也是非审慎的。2017年第一季度贷款增速回落到11.5%,与北京市同期GDP实际6.9%的增长相比,基本上是相匹配的,也是审慎的。总量调控政策落实到位,货币政策渐趋稳健中性。信贷总量的回落,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减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在总量控制上,MPA评估体系对金融机构的自律和约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量问题是宏观审慎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总量不审慎必然蕴含着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或危机。现实中,大多数年份,地方投资冲动和信贷高增长的冲动始终存在,信贷偏热始终是货币当局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压力更大。货币“水龙头”往大了开容易,往紧了拧不容易。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节好货币阀门”,明确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总量调控的重要性。以北京为例,2016年第一季度,北京地区85家MPA被评估机构信贷增速一度高达20.2%,而同期北京地区经济增速为6.9%,CPI只有1.4%,全国M2增长预期值为13%,显然20.2%的信贷增速已经超出了合理的增长范围,是偏快的。通过MPA管理和相应的窗口指导,将这一增速降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11.5%是比较合适的。2017年第一季度,包括总行评估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北京分行在内,全市人民币新增贷款1650亿元,同比增长10.5%,这也与第一季度北京市经济增长6.9%、CPI增长1.6%基本匹配。换句话说,无论是全部机构10.5%的增速,还是85家人行营管部评估的机构11.5%的增速,从宏观上看,都在“GDP+CPI+2个百分点”区间,是审慎的。当然,宏观审慎也不是总量越低越好,而是要真正做到“稳健中性”。

以北京地区为例,2016年MPA评估中发现,有两家资产规模相近的外资法人银行,其中一家机构比另一家机构广义信贷增速快了20个百分点。MPA评估委员会认为,广义信贷增长高的这家银行因资产扩张过快,资本充足率显著偏低,按其广义信贷资产测算,其资本充足率需要额外提高9个百分点。这一提高后的资本充足率,我们将其定义为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这是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同样的,2016年北京农商行在MPA评估后,增加发行二级资本,就是应对广义信贷快速增长的一个审慎行为,符合宏观审慎政策要求。

从北京地区的实践看,MPA总体上在贯彻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通过加快丰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内涵,增设一些适用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评估指标,进一步体现评估对象、评估方法的差异性,增强MPA在信贷结构上的引导功能,使得MPA评估体系更加精准,效果更佳。

央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北京银行业按揭贷占比目标25%

尽管货币政策调总量、信贷政策调结构,但从北京等一、二线房地产热点城市的情况看,结构问题更为突出。可以说,管不住房地产信贷增长,就管不住货币总量。以北京为例,从今年第一季度起,我们将房地产信贷调控引入MPA后,对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实施严格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北京地区银行全部新增贷款中,房地产新增贷款占比接近50%,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占比达到47%。从2017年第一季度个人购房新增贷款占比下降至36.1%看,引入MPA理念调控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1~4月,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占比进一步降至29%。预计全年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将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显然,这为北京房地产调控创造了审慎合理的货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