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重庆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位妈妈偷走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试图阻止她上自己喜欢的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希望她留在重庆当老师。这场亲情与梦想的较量引发了我对这个话题的深思。一个想要充满希望的未来,一个想给女儿稳定安全的生活。谁对谁错呢?
作为学生和女儿
作为女儿他尊重母亲,一开始按妈妈的意思填报了定向师范专业和重庆本地学校,但作为学生她有自己的想法和期待,所以她偷偷修改了志愿,报考了20多个自己想学的专业,而这些学校都不在重庆。在“遥远的”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
这份录取通知书代表着她三年的努力和付出的成果。她曾经历着无数个夜晚的熬夜和日夜的努力,为了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次考上大学对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她迈向自己想要的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她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而这份录取通知书是她迈向“新生”的第一步。此刻母亲的阻止无疑让她感到困惑、无助和失望。她的选择应该被尊重和支持。
而作为妈妈和过来人
作为母亲可能出于对她爱和关心或者说有点自私,希望女儿留在重庆当老师。同样作为过来人她可能认为这是一份稳定和安全的职业选择,可以保证女儿的生活和未来。妈妈可能也有她自己的经历和观念,认为传统的职业更加可靠和值得追求。然而,妈妈没有充分考虑和尊重女儿的个人选择和追求,给予她自由发展的空间。网上不是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说,父母折断了儿女梦想的翅膀,却要求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仅仅是按照他人的期望行事。
朋友的经历和教训
我一个朋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年高考选专业他喜欢当时很火的编程类专业,而父母觉得医生是生活的刚需,毅然决然的让他选择了医学院。最后的结果是在学校混了几年,也没心思考研毕业后就在医疗器械公司卖产品,听说工资待遇还不错,但人这辈子应该就那样了。没有往上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追求。所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追求,只要是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
当然母亲的考虑也不无道理,艺术专业对于一般的家庭,父母应该很难在上面对子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而且子女当下对专业的选择肯定是兴趣大于未来,而父母的考虑往往是未来就业大于个人兴趣。所以都没错,只是这次阻止入学的方式不太妥当,可以多沟通多聆听,双方充分交换意见。试想一下如果这次阻止入学成功,女儿该有多失望啊。你理解这位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