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姜屯镇东滕城村位于滕州市西,荆河北岸,是古“滕国”的发祥地,村名也由此而来。
东滕城村村口
(资料图)
据滕州市滕国文化研究会会长何锡涛介绍,滕,是古代国名,也是地名,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6世纪,黄帝封其第十子于滕,称“黄帝之滕”。
到了公元前10世纪,周武王封错叔绣于滕建立姬姓滕国,错叔绣成为姬姓滕国的第一代国君。
专家考证,自第一代国君开始,滕国历经了三十四世(故有三十一世之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混战不休的局面下存在了700余年,堪称治理小国的典范。《左转》中记载,滕国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故而又称“滕小国”。其领土面积虽小,但因为是姬姓周朝王室的嫡传后裔,地位非同寻常。
滕国历代国君中最有名的便是滕文公,他曾礼聘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到这里讲学,在《孟子·滕文公》中多有记载,孟子也称誉滕国为“善国”。孟子曰:“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这也是成语取长补短的出处。根据孟子的意见,滕文公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他的名声大震,远近都称文公为“贤君”,愿意来这里定居的人络绎不绝,善国之名也随之远扬。
滕文公还在此修建古台,相传为祭祀、游乐或观测天文气象所用,又称“灵台”。物转星移,古台历经沧桑,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破败不堪。1992年,滕州市政府对文公台进行了重修,2006年又进行了维护。现今修复的文公台,保持了原始台基,坐北朝南,古朴端庄,为滕国故城的主要景观地,滕州古滕八景之一。
滕国故城
后来,滕国被灭,这里也逐渐变为村落。《滕州何氏族谱》记载,何姓于乾隆十年由杏花村徙居滕城。
滕国故城前的古槐
何锡涛说:“滕城村分东、西两个自然村,内城墙的西墙是东西滕城的分界线。如果在外地,滕城周边村庄的人,大都称自己是滕城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萌 通讯员 刁文鑫
关键词: